飞天缆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四章征税,逆流启明(大明世祖),飞天缆车,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咱们忙的时候到了,规矩你们都懂,宁可多收,也莫要漏收,多收了顶多乌纱帽不保,漏收了就拿你们的家底来补,全家流放——”

底下一群税吏低头不语,面色平静。

农税和商税统一之后,赋税的征收不再由地方掌控,商税局虽然由通判监察,但实际上却受到了财部的直接领导。

每一任司吏,虽然财部无法任选,但却能罢黜重任。

这种双重管辖,让商税司戴上了紧箍咒。

像前明,以及其他历朝历代那样,随意征收杂税,新开杂税填补用度的做法,根本就行不通。

新明主打的就是一个控制。

“好了,全县刚好十个乡,一人两个,七天内必须完税,十月底要运至府城,可不能耽搁了。”

司吏随即分配起来名额来。

各乡有富有穷,普通情况下都是一富一穷,如果跟司吏关系不好,那就是两穷,关系好则是两富。

富者在平原,穷者在山地。

显而易见,张竹不好不坏,得了一穷一富,赵家镇,左后堡。

马厩中,他领了一头骡子,两匹驴来,领着十名白役出了城。

只是张竹一人骑骡,余下的两头驴空荡而行。

一行人浩浩荡荡,惹得路人瞩目,不敢多言语。

“去赵家庄。”白役问询时,张竹随口道。

赵家庄处于官道旁,交通便利,平原众多,可为富庶,而左后堡则是卫所该制而来,地处要地,但却穷了些。

一行人抵达镇中时,乡三老们早就在路边迎接。

寒暄片刻后,就酒楼伺候。

酒足饭饱,还不待众人反应,乡里就塞了一些土特产入众白役腰间。

不多不少,十块银圆。

而到了张竹这,则是两张百块银圆的银票。

“这是天下钱庄的票子,您随时可以兑现。”

捏着银票,张竹不置可否,他眯着眼睛:“这可不符合规矩!”

往年都是一百银圆,如今翻到了一倍,这可让人惊诧。

他就这样直接看着这位乡长,毫无顾忌礼节。

一旁的乡老和乡警,则想要言语,却被乡长阻止。

他披着一件缎袍,方脸上依旧是笑意:

“村里近些年多种了玉米,多在那山岭上,这不是想让公差们少跑些路……”

对此,张竹则轻笑起来:“据我所知,尔乡有地三万七千亩,水田近三千亩,旱地三万亩,山地三四千亩。”

“去年约万亩,如今种玉米的多少亩?”

“一万两千亩。”乡长一口道。

“休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乡多数都种了玉米,起码有七成,那就是两万三千亩!”

说着,他腾一下就站起:“我河南为中省,亩征二分,即二十文,两万三千亩就是……”

“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那便是四十六万文,即四百六十块银圆。”

“我还算少了,只得七成,若是九成,那可不得了,六七百块钱呢!”

这还不包括未计黄册的土地。

这些年来,大户人家有余力开垦,小户也咬着牙用着积蓄开垦,最少瞒报了六七千亩地。

如果都算是,少征了千块银圆。

瞒报属于正常,谁也不想多征皇粮。

同样,朝廷也没用余力找到被瞒报的土地。

让张竹这十来人跟全乡人斗,还得摸底寻地,这比上天还难。

一个不小心还非常容易遭受野兽袭击,有生命危险。

“那您说算多少?”

乡长轻声问道。

“两百块不够,得三百块,另外,数量上得报到两万亩。”

张竹面色平静道:“大老爷(知县)要政绩,我们二老爷(通判)也是要政绩的。”

这割肉,让三老疼的不行。

乡长咬着牙道:“只能是一万五千亩。”

多让了三千亩,难受。

“行!”

张竹也识分寸,笑着应下。

见三老脸色难看,他继续道:“这钱虽到我手,但却不能尽数落入口袋,上头有司吏,再之上有通判老爷,我能落个三瓜两枣就不错了。”

“这钱虽入我手,但却是在办你们的事啊!”

这话让三老们脸色舒展了一些。

至于商税,则是镇上的商贾之流,三老代收,也是三老们重要的钱财来源。

数十间商铺酒楼,以及菜铺、肉庄,还有分布在各村的草市,赶集。

其按照往日规矩,缴纳了七、八、九三个月的商税,共计一百五十块银圆。

这个张竹看不出来其商如何,只能循旧例,不再增减。

言罢,这场宴席才结束。

随即,一万五千亩地赋税,即三百块银圆就征齐了。

白役们提着鸡蛋或者鸡鸭,而张竹的两头驴,则背着大量的土特产,可谓丰收。

白役月不过半块银,半石粮,勉强温饱,这些外快才是他们滋润的根本。

乡里甚至要出人,帮忙将钱转运入县里。

三老们松了口气,随即招待二十五个村长:

“老夫尽了力,税司不下乡查那隐田事,不过今次收了近五百块,你们每个村摊下二十块。”

听到五百这个数字,村长们立马就闹腾起来。

“往年不是三百吗?怎么多了两百?”

乡老是本地人,靠的就是各村的推举,他满脸为难。

乡长则不言语,只有乡警出面:“这不是种玉米的多了吗?人家又不是瞎子,还不得多收?”

“各村按九成地来收。”

村长们这才罢了,心不甘情不愿地掏出钱来。

然后则又是田税。

相较于税吏,三老们则宽松多了,允许各村在月底前送来,维护亲友乡土之情,村长们脸色才算是舒缓了一些。

村长回到村中,则道:“全村都要上税,隐田就交一半就成……”

百姓们乐于交一半税来保护隐田,改善生活,多积蓄而度荒年,以及其他灾病。

而这隐田,又是村、乡、县瓜分的利益。

受固于财政压力,皇权无法下乡,不得不妥协。

反而是商税,坐税的商铺固定,关税则有关隘,根本就逃不了。

ps:许多人说农税少,但两分,二十文真不少,冷知识,逼反百姓的三饷,加一起只有一分两厘,辽饷一开始只有三厘半。

清初合并三饷,亩征一分至三分,就这样也有六七千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综合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神级发明家

最爱黑寡妇

下山后,开个饭馆养女儿

黑天

都市之超级大爆料

狗仔之王

都市之喜剧大师

祖国的花朵

都市之我是创世神

少黎

都市之我用预言来算卦

小巫见大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