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元祐更化绍述熙丰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6章 元祐更化绍述熙丰,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86章 元祐更化·绍述熙丰</p>
【公元1086年八月,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因国用支绌,建议仍行青苗法,很多人以为不妥。】</p>
【司马光正抱病在家,闻讯急忙入见高太后,追问是哪个奸人主张重新实行这个方法的,吓得范纯仁在旁不敢吱声。】</p>
【四月时,王安石病逝。】</p>
【当时人人亦云王安石变法之错。】</p>
【而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之处很多,变法是因为不晓事体而更张。】</p>
【我们矫其失、革其弊就是了,不应对其百般诋毁,应该对他优加厚礼,拯救风气。】</p>
【九月初一,司马光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八岁。】</p>
……</p>
大汉·文帝时期</p>
“人们习惯将贤者与智者混为一谈。”</p>
刘恒拢着袖子,淡淡道:</p>
“大公无私、秉理直言即可称贤。”</p>
“但是过于执着于自认正确的理,反而不容易解决实际问题。”</p>
已经有了几分沉稳之气的刘启低声道:</p>
“他做错了。”</p>
刘恒搓了搓指尖,摇头道:</p>
“问题就在这里。”</p>
“王安石与司马光都认为对方错了,自己是对的。”</p>
“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p>
“但路是截然不同。”</p>
“所以一者上位必推翻另一者。”</p>
“就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大宋。”</p>
“二人治国方略的出处异同,对对方的人格才学仍抱着充分的尊重。”</p>
“但在坚持自己政见上,也都过分自信和固执,听不进不同意见,并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忧国忧民。”</p>
“他们都是君子,但作为执政者……”</p>
刘恒摇了摇头。</p>
二人或正或反,都已经给国计民生留下了种种后患了。</p>
刘启看着天幕,明白了一点。</p>
君子的对立面不一定是小人。</p>
正如熙宁变法中的王安石和司马光。</p>
君子的对面也会是君子。</p>
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p>
小人没有原则可以利诱之。</p>
而君子的原则是一以贯之。</p>
……</p>
炎汉·光武帝时期</p>
“所以做人要推心置腹。”</p>
刘秀看着谁也不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两人,心生惋惜。</p>
“变法后期的王安石听不进不同意见,容不得反对人士。”</p>
“上位的司马光对新法缺乏分析,不分是非,全面否定,一切复旧,比王安石走得更远,做得更绝。”</p>
“甚至不惜弃了西北边疆。”</p>
“一个拗相公,一个司马牛……唉。”</p>
……</p>
大隋。</p>
“啧啧啧。”</p>
杨坚抱臂于胸前,嘴里啧啧称奇。</p>
独孤伽罗则感叹其变化无常。</p>
“一开始提出择新法之便民益国者存之,病民伤国者去之。”</p>
“可当真正大权独揽后,又成了第二個王安石。”</p>
“权力啊……”</p>
杨坚嘴角一撇。</p>
“算了吧,可别埋汰王安石了。”</p>
“所以新法有种种弊端,但最起码是富国强兵收复失地呢。”</p>
“这个倒好,对方都不用出兵甚至不用多说,边疆就没了。”</p>
“这小皇帝……怕不是要恨死他们。”</p>
独孤伽罗明白了他的意思。</p>
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干。</p>
割地丢土的耻辱就背上了。</p>
宋朝皇帝都挺倒霉啊。</p>
……</p>
大唐。</p>
李渊捋着胡须,恍然大悟。</p>
“原来如此!难怪他如此急切!”</p>
二子望来,不知阿耶又有何高论?</p>
李渊一甩衣袖,振振有词道:</p>
“这司马光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怕后继之人不能秉承自己的意志,声望不足以推动他的意志进行下去。”</p>
“所以直接就大刀阔斧,快刀斩乱麻!”</p>
“哪怕过犹不及,也可留待后人慢慢整理!”</p>
二子恍然大悟,满脸认可。</p>
李建成微笑着,眼睛瞥向一旁。</p>
‘阿耶的话你信吗?’</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