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煌未央,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69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p>
6969“还是不死心呐……”</p>
6969“都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想着把那位阿娇皇后,硬给我贴上来……”</p>
6969“——唉~”</p>
6969“母亲不曾生下过女儿,倒也算是孤之大幸?”</p>
6969坐在从长乐宫返回未央宫的马车之内,回想起方才,在祖母窦太后那里遭受到的‘薄待’,刘荣根本想都不想,便为祖母这反常的举动做出了判断。</p>
6969——没死心。</p>
6969在刘荣以皇长子的身份得立为储,梁王刘武彻底没了获立为储君‘皇太弟’之后,窦太后仍旧没有死心。</p>
6969一切,仿佛都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东宫窦太后,想要用陈阿娇这个太子妃绕个小弯子,来将整个窦氏一族,捆绑上汉家下一任天子的战车。</p>
6969只是三年前,先帝才刚驾崩,馆陶公主刘嫖便带着窦太后的政治任务,却在凤凰殿吃了栗姬的闭门羹;</p>
6969之后的一切,如储君皇太弟之类,也基本可以理解为东宫窦太后,在发现‘太子刘荣’看似很难控制之后,所选择的替代品。</p>
6969随着刘荣正式获立为储,梁王刘武替代皇长子刘荣的计划,也算是彻底宣告失败。</p>
6969刘荣水到渠成的坐上了储位,窦太后便也回到了最开始,那一边拿乔着身份,一边要控制储君的倨傲姿态。</p>
6969只是这一回,窦太后采取的方式……</p>
6969“怎就如此相信馆陶姑母呢?”</p>
6969“就算在皇祖母眼里,女儿刘嫖很值得信任,又为何这般自信的认为一个阿娇皇后,便能成为我的牛鼻环?”</p>
6969想到这些,刘荣只莫名烦躁的深呼出一口浊气,只为祖母窦太后的‘坚持不懈’而感到些许不耐。</p>
6969——在刘荣看来,一出失败的‘储君皇太弟’,已经足以让祖母就此收手,不要再拼着晚节不保,去呼风唤雨搞骚操作了。</p>
6969但瞧这架势,分明还差得远……</p>
6969“汲卿认为呢?”</p>
6969自顾自思虑良久,总算是将祖母带给自己的生理性烦躁压制下去,刘荣的目光,自然便落到了身前不远处,被自己邀请进车内,同乘对坐的汲黯身上。</p>
6969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刘荣才总算抽出功夫,仔细观察这位在原历史线上,便曾留下过浓墨重彩之笔的名臣。</p>
6969饶是对姑母刘嫖嗤之以鼻,刘荣也还是不得不承认:刘嫖的眼光相当不错。</p>
6969在如今汉家,一个人能入朝为官,尤其还是在奉常做官,显然已经可以被默认为‘相貌不凡’‘仪表堂堂’之类。</p>
6969汲黯作为本就留名青史的名臣,自更是个中翘楚。</p>
6969——历史人物垂名青史的原因,总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p>
6969但除了极个别极端按理,绝大多数历史人物——尤其是正面人物,都总有一个共同点。</p>
6969帅!</p>
6969而且帅的批爆!!!</p>
6969这是因为在封建时代,要想成为垂名青史的名人,首先得跻身于朝堂;</p>
6969而华夏上下五千年,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间隔内,华夏政权对于官员选拔的第一项考核,都往往是仪容仪表。</p>
6969这里的仪容仪表,指的当然不是后世小学生那种个人卫生、服装整洁、发型统一之类;</p>
6969而是单指五官、身高,以及身材。</p>
6969便说如今汉家,对于官员选拔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身高七尺(一米六一)以上,五官端正,体态自如。</p>
6969在此基础上,个子越高、相貌越俊、身材越好,在官场上就越受人待见、政治前途就越广明。</p>
6969就拿此刻,跪坐在刘荣对侧的汲黯来说:至少八尺(一米八四)往上的身高,足以让无数少女为之顷心的俊朗面容,以及如今汉室,最受欢迎的精壮、厚实的身材。</p>
6969再加上家族累世为宦,让汲黯自小受到熏陶,养出了一股令人极其舒服的温润气质。</p>
6969——哪怕汲黯肚子里一点墨水都没有,单就这幅皮囊,在如今汉家,便至少值一个县令!</p>
6969更何况这副皮囊,还仅仅只是汲黯跻身官场的敲门砖而已……</p>
6969“殿下说的是?”</p>
6969被刘荣冷不丁问一句‘你觉得呢?’,汲黯自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稍一思虑,便径直将疑惑问出了口。</p>
6969见汲黯如此直接的表示‘我不明白’,刘荣不由咧嘴一笑,淡然道:“馆陶公主,想要将自己的女儿送进太子宫,做我汉家的太子妃。”</p>
6969“依卿之见,这是好事,还是坏事?”</p>
6969娶阿娇为太子妃,是好是坏,刘荣自是了然于胸。</p>
6969之所以开口问,也不过是想借此,多了解了解面前这位名臣。</p>
6969只不过,汲黯接下来的回答,饶是刘荣早有心理准备,也还是不免为这位‘直臣’的胆略,而生出些许敬佩。</p>
6969“如果殿下问的,是此事对宗庙、社稷而言是好是坏,那臣会说:当不是坏事。”</p>
6969汲黯一丝不苟的开口一语,引得刘荣不由得为之一奇,轻‘哦?’了一声,便对汲黯做了个‘请’的手势。</p>
6969“愿闻其详。”</p>
6969便见汲黯稍一沉吟,便继续道:“馆陶公主,是东宫太后与当今圣上之间的纽带、桥梁。”</p>
6969“——在过去,这样的纽带有两条,一曰:馆陶主,二曰:梁王武。”</p>
6969“只如今,陛下因册立储君一事,而和东宫生了嫌隙;”</p>
6969“偏偏这嫌隙的要害,又出在了梁王身上。”</p>
6969“梁王觊觎神圣而不得,就算不因此而怀怨,也无法再成为陛下与太后之间的桥梁。”</p>
6969“故而,自殿下获立为太子储君,一直到东宫长乐易主——在这段绝对不会太短的时间里,唯一能成为东、西两宫之间的桥梁的,恐怕只有馆陶主了。”</p>
6969说到此处,汲黯便适时止住话头,给刘荣留下了恰到好处的遐想空间。</p>
6969——汲氏一族世代为官,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卫国,汲氏先祖,便已经是能游走于卫国国君左右的人物。</p>
6969至今足足七世,汲氏代代为官——无论是最初的卫国,还是后来的秦国、秦帝国,亦或是如今汉家,汲氏每一代都能贡献出至少一位可堪一用的官员,在朝堂中枢荣任卿、大夫。</p>
6969荣任。</p>
6969一个‘荣’字,便足以说明许多。</p>
6969如此渊博的家学,尤其还是代代相传的‘做官心得’,自是让汲黯在很小的年纪,便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摸了个透彻。</p>
6969如今,难得能在国朝储君面前对答,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停,对汲黯那传延七世的渊博家学而言,显然并不在话下。</p>
6969只是刘荣本就不是真的在问策,对于汲黯如此熟稔的留白,刘荣自也就权当没发觉。</p>
6969“所以在卿看来,馆陶姑母,能维护我汉家东、西两宫之间的关系;”</p>
6969“而我作为太子储君,本就夹在两宫之间,自更需要同这个维系两宫的桥梁打好关系;”</p>
6969“甚至不惜将那个比我小了十几岁,甚至都不懂什么叫‘夫妻’的表妹,娶回来做太子妃?”</p>
6969略带讥讽的反问,却惹得汲黯面色随之一肃,旋即便沉沉点下头。</p>
6969“臣,确实是这么认为的。”</p>
6969“——眼下,东西两宫看似相安无事,但东宫对陛下,总归是有怨气的。”</p>
6969“非但有怨气,而且还是很大、很难平息的怨念。”</p>
6969“在这个前提下,作为东宫不情不愿、勉强册立的太子储君,殿下最明智的选择,是尽可能满足东宫。”</p>
6969“至于以后如何,也总得有‘以后’,等那个‘以后’到来再去考虑。”</p>
6969一听汲黯这话,刘荣当下便是眉角一挑:“卿觉得···”</p>
6969不等刘荣后半句话道出口,汲黯便赶忙对刘荣使了个眼色,以提醒刘荣隔墙有耳;</p>
6969待刘荣悄然住了口,方再点下头。</p>
6969“——不得不防。”</p>
6969“册立储君的诏书,是陛下去长乐要回来的。”</p>
6969“但若是日后,再有什么奇奇怪怪的诏书从长乐送出……”</p>
6969“届时,陛下就算想将那封诏书,再原封不动的塞回长乐,恐怕,也绝非易事?”</p>
6969感受到汲黯这如临大敌的郑重,刘荣只带着耐人寻味的笑容,直勾勾凝望向汲黯目光深处。</p>
6969许久,终又冷不丁咧嘴一笑,顺势将目光从汲黯身上移开,重新做出一副观览街景的架势。</p>
6969只嘴上,也对汲黯这个还没被划入太子宫的属官,下达了第一个指令。</p>
6969“听说汲卿,治的是黄老。”</p>
6969“近几日,汲卿便多往长乐宫走走,陪皇祖母探讨探讨‘黄老无为’之道。”</p>
6969语气淡然的道出一语,余光扫见汲黯若有所思的点下头,刘荣也终是会心一笑。</p>
6969——作为已经定下的太子宫属官,汲黯额头上,早就被贴上了‘太子荣’的政治阵营标签。</p>
6969而这个任务,便是刘荣对自己第一个属官,所布置的第一道考验。</p>
6969通过了,那刘荣也不会吝啬:太子家令不敢说,一个元从班底的位置,却也是会给汲黯留好。</p>
6969但若是通不过···</p>
6969“对了!”</p>
6969“——切记!”</p>
6969“若卿去拜会皇祖母是,馆陶姑母也在,卿务必多加小心!”</p>
6969莫名其妙的一声告诫,惹得汲黯下意识一皱眉。 6969</p>
6969待看见刘荣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那不加以掩饰的急切,汲黯才莞尔一笑,旋即拱起手。</p>
6969“殿下,勿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