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点猪头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5章 越权,大明:我才是皇太孙,来点猪头肉,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朱是一个非常勤勉的人,对于政事他无比认真,也从不会有什么懈怠。哪怕是儿子、孙子会帮忙分担一部分政事,但是不代表老朱就会当甩手掌柜了。</p>
不过因为朱标的事情,这也让老朱稍微的有些吸取教训了。</p>
来到了文华殿,老朱就问道,“都说你小时候就喜欢舞刀弄枪、闲不住,这两年也没看到你练刀练枪了,一天到晚就是在伏案处置这些事情。”</p>
“也不至于,我也时常练练刀枪、活动筋骨。”朱允熥可不是自夸,这是事实,“就是枪法和刀法还是没有长进,我怕是连我那二舅都打不过。”</p>
老朱就笑着说道,“常升虽说不成器,好歹也是带过兵、打过仗。他啊,也就是个悍将。你信不信,真要是冲阵,你那三个舅舅一个比一个凶狠?”</p>
朱允熥就问道,“我是知道他们有些武艺在身,只是没想到这么利害?”</p>
老朱随手拿过一份奏章,说道,“就说那常茂,敢一手抓着纳哈出。那可是北元太尉、沙场宿将了,常茂就敢拔刀就砍。他们几个连将都当不好,只是匹夫之勇罢了。”</p>
朱允熥就好奇的问道,“祖父,不是我昨天去了趟开平王府,这就来敲打我了?”</p>
“让你出去走走,这都秋天了。”老朱就说道,“前些天不是说允炆在西湖泛舟,还和人去西子湖采藕。看看,你那二哥这多闲情逸致,你只知道处置政事。”</p>
还是老朱心疼孙子,他很开心看到朱允熥这么勤政。可是也时常想着自家孙儿也是风华正茂的年龄,要不是现在家里实在没人办事,也不至于这个半大小子整天忙着政事。</p>
看看其他的儿孙,乃至是那些个勋贵人家的子弟,一个个的都比太孙还要逍遥自在。</p>
朱允熥就乐了起来,说道,“行,三天后我去玄武湖泛舟。到时候叫上我姑姑姐姐,叫上勋贵人家的。再叫上些国子监的,让他们吟诗作赋,行不行?”</p>
老朱立刻开心了,“对喽,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样子。你还不满二十,岂能整天和咱这六十多的一般。你在寻寻,有合适的给你叔叔、姑姑定个亲。”</p>
这不是在夸张,而是自皇十六子庆王朱栴之后,还有八个皇子没有成亲,包括宁王朱权。</p>
朱权年龄合适了,是该成婚了。而最小的朱,现在才八岁,理论上还没到十岁封王的年龄。</p>
老朱的女儿们呢,其实基本上都嫁出去了,也就是一个虚岁两岁的宝庆公主还在宫里养着。</p>
朱允熥想了想,说道,“祖父,叔叔们的婚事我来定,这不妥吧?”</p>
“妥,能有什么不妥?”老朱就说道,“就说你宁王叔吧,也就是和你同龄。说是叔侄,实际上也就是兄弟一般。还有你庆王叔,也是和你同龄,去年就成了亲。”</p>
朱允熥就忍不住说道,“庆王叔前几天还来了家书在抱怨,他这个庆王改驻韦州城。本该是去庆阳、宁夏镇,现在只能在韦州城暂住倒也罢了,王府没有不说,还在那成亲。”</p>
老朱满不在乎的说道,“又不是他一个如此,怎么就不知道体谅人!咱们也是为他好,庆阳现在供得起他?再说了,真要是现在去了庆阳,他的安危都难说。”</p>
太靠近边疆了,而且是一个新设立卫所的战区,尚难保障亲王的安全和承受王府庞大的经济负担。所以改驻韦州城,这绝对不是一个坏主意,不是对庆王朱栴的偏见。</p>
辽王几个实际上也是一样,因为各种原因现在还没有在封地建王府,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情。</p>
老朱就继续说道,“你的叔叔们迟早是要你来照顾着,这些事情咱也没办法操心了。”</p>
“行。”朱允熥就笑着说道,“这不是还有姑姑们么,到时候就让她们参谋、选好人家。不过我先说好了,我选的王妃只会是五军都督府这边的人家,最差也得是个指挥使家的。”</p>
老朱摆摆手,“随你,公侯人家的也好、指挥使家的也罢,都随你。”</p>
“反正我是不会给皇叔在找个蒙古女人。”朱允熥就戳着老朱的心窝子,“要不然的话,到时候怕是又要闹起来!”</p>
老朱气的要打人,不过这混账孙子就是如此,时不时故意说话戳一下人,习惯了就行。</p>
老朱仔细想了想问道,“现在这些人里头,就允炆找了文臣家里的?”</p>
朱允熥点头说道,“尚炳比我们小点,过两年才定亲。济熺早就和颍国公家的定亲了,高炽和我同龄,定的是指挥使张麟家的。”</p>
老朱就笑骂说道,“什么指挥使,无非就是他女儿被选为世子妃,这才赏了个兵马副指挥。这身份啊,还是有些配不上咱那胖孙儿。”</p>
老朱又开始催了,“快些成亲、快些给咱添个重孙,和你差不多岁数的都成家了。你看看允炆多有出息,前脚刚成亲,这边就传了喜报。”</p>
朱允熥也没有想到这些啊,朱允炆是在朱标丧期刚过才成亲的。可是现在就有了动静了,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会有第一个孩子了。</p>
老朱自然是开心的,要说重孙老朱现在也是有的。靖江王一脉的朱赞仪就是老朱的重孙辈,不过到底是隔了一层,是侄重孙了。</p>
朱允熥就说道,“允炆的子嗣肯定是按照辈分来,得是文,再加个土。”</p>
允文遵古训,这是太子朱标一脉的字辈。再加上五行相生,这就该到土了。</p>
朱允熥就问道,“祖父,允炆的子嗣是谁来起名字?按说也是我爹的首孙.”</p>
老朱直接打断,说道,“按照常理是这么回事,只是你不一样。你是皇太孙,以后就是皇帝,这是祖宗之位。不要说兄弟了,就是那些叔叔也得敬着你。”</p>
老朱开口,对朱允熥说道,“你的子嗣,咱想着要不叫‘文圭’。”</p>
朱允熥觉得不对劲,历史上朱允炆的第二个儿子就是朱文圭,也就是那个被朱棣关了几十年连牛马都认不出来的建庶人,和历史上朱允熥的后代‘吴庶人’可谓是难兄难弟。</p>
‘圭’,这就是帝王贵族举行礼仪时所用的一种玉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