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血债累累,法网逃徒,处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好的,我这就来。等一下,还有没有别的媒体知道这件事?”伊瓦诺娃问道。</p>

“我敢保证,在上海做新闻的,除了我就只有你知道。”</p>

“好的,我马上过来。”</p>

时值岁末,上海气温早已跌破十位大关,日均温度如果换作钞票,恐怕只够买瓶矿泉水。</p>

不到半个小时,一辆红色的马自达便停在了江湾新城对开的马路边上。伊瓦诺娃探头出车窗,招呼着站在对面马路的一个年轻男人,“你的车呢?”</p>

这年轻男人便是梁部长。只见他年约三十,身高大约一米七八,拿着公文包,萧萧瑟瑟地跑进伊瓦诺娃的车上,说道:“昨天拿去修了。这天越来越冷了,听说未来几天还会有薄冰,你可得注意添衣啊。”伊瓦诺娃闻言,微微一笑,将车内暖气调至最大。梁部长从公文包中掏出一叠资料,递给了伊瓦诺娃,说:“你先看看,这可不是人人都能看的,我可花了不少钱才给你把这新闻抢来的。”</p>

“他不是你的朋友吗?怎么还要钱?”伊瓦诺娃边看边问道。</p>

“你以为这是什么?最新的廉价市报价单吗?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案,能不要钱吗?听说还没上报检察院呢。”梁部长轻声说道。</p>

“哇噻!”她看着手中资料,不由自主地惊叹,而且这‘哇噻’还是上个星期跟一个台湾人学的。</p>

梁部长带点自豪的神情说:“怎样?我的人脉关系还可以吧?”他指望着会有两句赞扬,谁料伊瓦诺娃却独自沉醉,“要是我把这事报道出来,我可就一举成名了。”</p>

他不免有一丝失望,但也不好表露,只好笑道:“我也是这样想。不过,我听说了,这踪案子还没有报道出来是有原因的。”</p>

伊瓦诺娃不解地看着他,问:“什么原因?”</p>

“好像说是因为牵扯太广,涉案太多,警方需要时间去处理,所以就一直封锁着消息。”梁部长轻声道:“你看这资料上面少了些什么?”</p>

“嫌犯的资料……”</p>

“对了!”他突然愤然地握紧拳头,“那家伙吃了我一整个极品双头鲍,我还没闻出是啥味,他就竟然一口鲸吞了,而且一点儿都不留给我。我当时心想为了这资料也就罢了,谁知他只给我这些通告般的东西。”言未毕,他又换上心痛的表情,“1999一个呀!”</p>

“没关系,如果我成功把这事情搞定,我请你吃两个。”伊瓦诺娃嘻嘻笑道:“可是,我该从哪里开始呢?资料上说,拒绝一切无关人员接近嫌犯,这无关人员的注明上,还明确的指明了媒体新闻人……”</p>

梁部长耸了耸肩,说道:“这我就爱莫能助了,反正消息我就给弄到手了,接着怎么做,就得看你了。”</p>

“那也是……”伊瓦诺娃捧着资料丢了魂儿般着迷,俨然欧阳锋捧着《九阴真经》似的,愣是把这资料看作自己的前程,“这个消息,就算让我花掉两个鲍鱼的钱,我也觉得值……”</p>

“嗯。”</p>

“慢着!”她突然认真起来,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梁部长,“梁立恒,你干嘛对我这么好?”</p>

梁立恒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一跳,舌头就像打了结一样,结结巴巴地说道:“没……没有啊。我……我只是觉得,这么大的新闻,丢掉多可惜啊。”</p>

伊瓦诺娃咄咄逼人道:“那你为什么找我?你们新闻部里可有不少记者,让他们报道出来,你们电视台可就光宗燿祖了。”</p>

“那是……那是因为,我……觉得这么轰动的新闻,得找一个最出色的记者去采访报导。”</p>

“那你是觉得我是最出色的?”</p>

“呵呵……起码……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梁立恒说道。</p>

闻言,伊瓦诺娃的表情突然凝滞了,只感觉到一股暖流缓缓流进心田。</p>

如果没有记错,她在上海工作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p>

出生在俄罗斯的海湾城市——圣彼德堡的伊瓦诺娃,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十九岁那年考入了许多俄罗斯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莫斯科大学,就读心理系,还凭借自己的天聪与勤奋,最终成功考取了心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她还考取了国际认可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可是她却没有当上一名心理医生,而是当上了莫斯科电视台的记者。当有人问及她选择当记者的原因,她的理论便是:心理学读得好,不一定就是用来当心理医生的,当一名记者也是大有用武之地。</p>

伊瓦诺瓦年幼时由祖父照顾,故受祖父影响颇深。她的祖父年轻时是一名矿工,正如她的姓氏一样——索赫乔登,在俄文中这是矿工的意思。她祖父后来参加了苏维埃盟军,到过中国。他给伊瓦诺娃说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事,这让当时还年幼的伊瓦诺娃对中国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在读大学的那几年,她还修读中文,经常与中国的留学生打成一片,最后熏陶出一口虽不是字正腔圆,却是流利的汉语。</p>

因为中文说得好,便被电视台派到中国长驻,报导中国的本地新闻。起初她还因为要长驻中国而感到兴奋,但在上海摸爬打滚了几年,她才后知后觉的现,自己早已迷失在这异乡之都。</p>

她时常苦思自己到底迷失了什么,却始终没有答案,直到某天她碰上了一个给她答案的人。某天她驾车在一个交通岗前候灯,一名年约八旬的邋遢老太行至她车边行乞,她当时只微微瞥了老太一眼,随即关上车窗,任由那老太在自己车边不停低作揖,始终无动于衷,只等绿灯一亮,便扬长而去。她自以为对这种行乞者见怪不怪,根本不需理会。可就在车子驶过交通岗之后,她猛然察觉到什么,连忙把车停在路边,回欲寻方才跟自己行乞的老太,却只见无数车辆呼啸而过。</p>

在那一刻她终于明白到,自己所迷失的,竟是一份在祖父口中的中国随处可见,如今在这里却难以寻觅,甚至连概念也越来越模糊的人情味。</p>

俄罗斯人很注重情义,社会人情味相当浓郁,这一点本与中国文化不谋而合。然而,在上海忙碌了几年,却在此时此刻才现自己的行径竟与原有宗旨背道而驰。就像她刚来上海不久就生的那件事——莫斯科电视台想举办一个地铁专栏节目,要求所有驻外记者采访各地地铁情况。伊瓦诺娃求功心切,想把采访做得精益求精,竟神通广大的弄来一份上海地铁的三维资料。该资料巨细无遗到让人咋舌,哪怕是一块台阶的长宽高,也能在资料上查出来。</p>

她本以为这样做,定能得到电视台的赏识。殊不知电视台的褒奖信还没到,自己就先被误以为是间谍,拘留了起来。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交涉,甚至莫斯科当局也出面调解,中方才勉强排除她的间谍嫌疑,但也暂时没收了她在中国的采访权,以示惩戒。</p>

当时她冤不得伸,气愤异常,且又年少气盛,故久久不得释怀。直到自己对行乞老太的一时冷漠,方让她对这件事有了新的看法——就是人情味过淡,让人容易抱有负面情绪的缘故。即宁愿相信你是敌人,对你多加提防,也不愿相信你是朋友,唯恐你笑里藏刀。</p>

那事之后,领事馆放了她一个长假,让她回国好好休息。巧合之下,竟与当时在圣彼德堡旅行的梁立恒相遇。梁立恒当时迷了路,傻不啦叽地拿着本中译俄字典有一句没一句的向路人问路。伊瓦诺娃听得出他那口所谓的俄语之下是中国人的口音,就本着主的教导,扬俄罗斯人解人所难的精神,为这头迷途的羔羊当一回牧羊人。</p>

一聊之下,才知道原来大家是同行,而且都在上海做事,甚至早已听说过彼此的名字。同行的火花瞬间四溅,话题源源不断,两人很快就混熟了。她把自己在中国的遭遇和感悟跟梁立恒说了一遍,还说自己心灰意冷,不想再回中国了。</p>

梁立恒为了鼓励她,便把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夫之辱等励志典故乱搬一套,把原本没什么共通点的两件事硬说成异曲同工,全然不管这俄罗斯姑娘能不能听懂;尔后又缠着她教自己俄语,说什么自己这辈子最最想学的就是俄语,让伊瓦诺娃帮他了了这心愿。他费煞苦心,其目的就连瞎子都看得出来,何况伊瓦诺娃既是心理学硕士又是一个敏感的女人?她从梁立恒看自己第一眼的眼神就能读出来,这个乱扯典故的家伙对自己动心了。</p>

其实自己在中国也从来不乏追求者,只是对梁立恒这种老想着学精明一些、却始终脱不了那股憨厚味儿的男人颇有好感。她在梁立恒再三的鼓励下,最终决定两人一起回中国,继续为新闻事业而奋斗,为广大人民的知情权而努力。</p>

回望在圣彼德堡偶遇,一恍又是三年。可两人的关系始终在朋友以上、恋人以下徘徊。或许是时机未到吧,梁立恒总是这样跟自己说。</p>

在上海这些年,伊瓦诺娃过得还算不赖——起码比广大工薪阶层要好得多——只是一直没有什么归属感。她生活在这里,就像一个找不着方向的孩子,难免有些孤独、无助和迷茫。然而眼前这位中国男士还跟数年前一样,一如既往地给予自己鼓励、帮助和认同。所谓人非草木,岂能不为之动容?</p>

看着目光呆滞的伊瓦诺娃,梁立恒正担心着自己是否说错了什么。</p>

“谢谢你……”她轻声道。</p>

梁立恒一脸懵然,没等他反应过来,伊瓦诺娃便一手拉住了的衣领,轻轻地在他脸上亲了一口。</p>

“这就当是你鼓励我的回报。”伊瓦诺娃笑着说。</p>

这“女人是听觉生物”的理论,还真是没有国界地域之分啊!</p>

(本章完)</p>

(https://www.yqwxw.cc/html/109/109420/21053884.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综合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综]退役审神者再就业指导

千里随风

六界奇闻之邪灵传记

龙晓智

秦语秦苒程隽

一路烦花

玄门宗师是网红

偷葡萄的小狐狸

雄兵连之老兵

在水中

重生末日之冰雪战神

小白狼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