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有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八章予以重托,明末之巨宼逆袭,小河有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海寇之祸,起至东晋末年的孙恩,迄今已逾千年。到了明代厉行海禁,但却海盗更多,他们除了在海上劫掠过往商船外,还频频袭扰沿海诸地,劫掠钱粮、掳掠人口,沿海百姓纷纷结寨自保,累石为城,环城皆水。</p>
朝廷无力剿灭,只得实行招安之策,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李元利也从来没有如此想过。此刻陈永华提到这个问题,让他心里有了一些想法。</p>
他向陈永华问道:“复甫,诸如海贼、海商以及南洋诸事,你都知道多少?”</p>
“学生因生计所迫,之前一直在码头做帐房先生,因此对海上的事情倒是颇为清楚。”</p>
“如今海上盗匪,福建有姜世英、阎王老,粤西有郑、马、杨、徐四大寇,潮汕有九军余部,浙东大小海贼更是多达十余股。”</p>
“这些海寇多者上万,少者也有数百,那姜世英手下便号称有两万人。另外还有倭寇及西洋诸番鬼,他们时而为商,时而为寇,不过都是在海上劫掠商船,不会上岸。”</p>
李元利虽然前些时日也听林阿水说过海上诸盗的事情,但却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哪有陈永华如今说的详细?此时听说这海寇竟然还有如此之多,心里却是犯了愁。</p>
这要是一股一股地去剿,得剿到什么时候?况且这海上不比陆上,他们要是和你捉迷藏,你还真不容易找到他们的身影。</p>
“原本以为郑森一灭,这海寇便剩不下多少。这可得等到解决了鞑子后再来收拾他们了!”李元利无奈地道。</p>
“殿下……其实这些海寇虽然不乏穷凶极恶之辈,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被逼无奈甚至是吃不上饭才下海的!”</p>
明代厉行海禁,严禁百姓出洋贸易,下海出洋者被视为奸徒、海盗,但海上贸易巨额的利润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p>
这些海寇在海禁宽松时就变成海商(其实就是走私),海禁一旦严厉,他们马上就变成海盗,有时候在海上互相抢,有时候就上岸抢。</p>
但无论是海商还是海寇,李元利都不会允许他们继续存在下去。</p>
“海寇当中的船夫和小卒,可能会有你说的那种情况,但首领绝没有吃不上饭才去做贼的!”李元利对这些情况自然也清楚。</p>
“殿下明察秋毫!确实就如殿下所言。郑军之中也有不少海寇,他们的船工和小卒就有许多是被掳掠来的渔户,还有一些则是各种原因吃不上饭去投贼的,学生说的就是这些人,他们其实罪不至死。”</p>
陈永华在码头上做事,接触的海寇可是不少,那些走私商人本身也可以算是海寇,他这些年来耳濡目染,知道的确实是不少。</p>
“哈哈,复甫,看来你和这些海寇相处得不错嘛,还知道为他们说话!”李元利打趣道。</p>
“殿下,码头上进进出出的不是海商就是海寇,其实他们都差不多,学生难免要和他们打交道。”陈永华见李元利满脸笑意,又大着胆子道:“……时日久了,就是他们唱的曲子,学生也会唱上两句呢。”</p>
两人说了好一会的话,陈永华大概也知道了李元利不拘小节的脾气,因此也放得开了些。</p>
“唱来我听听?”</p>
陈永华清了清嗓子,用闽南话唱道:</p>
“人难做,难做人,不遭官府亦遭兵。</p>
兵好做,好做兵,多支钱粮不出征。”</p>
“说的什么意思?”调子不好听,而且李元利还听不懂。</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