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四章 泸州诡谲(五),崇祯十三年,响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登泰、马应试、舒国信、任之才、官员、士绅,还有马应试的五个儿子,就这样走进了泸州城凝光门下昏暗的城门洞。</p>
接下来的诡谲一幕,必定惊心动魄!</p>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恐怕包括策划这次行动的双方人物舒国信、谭思贵和马应试父子在内都没有想到,凝光门事件很快在泸州地区被放大成了血雨腥风的政治报复。</p>
先是土司兵在泸州城里的血腥清洗。马氏父子已经全部死于凝光门下,但是他们的死,并没有挽救泸州马氏一族的命运。当天下午,泸州卫被眼睛血红的土司兵和护商队包围,全部解除了武装。</p>
当夜,与马家勾结紧密的泸州卫大小军官家丁和城内士绅共五百余人,被土司兵羁押于沱江上的十几条大船上。夜半江风骤起,一条大船猝然着火。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十几条船相互用铁链拴在一起,结果上面的人全部烧光。</p>
第二日早晨,百余名土司兵在其首领高汉国的率领下,手持伪造的知州衙门公文,诈开了位于泸州上游四十里的纳溪县的城门。土司兵一拥而入,先是冲入县衙绑架了纳溪知县等官员,占领了四门和全城,然后逮捕了秀才任之才的全家及有亲戚关系的七八家士绅老幼共计两百余口,将他们全部绑至江边上斩首示众,所有家财都被没收。</p>
纳溪本是一个小城,经此一劫,城内士绅荡然无存,读书种子斩杀殆尽。直到第三天,王府护庄队赶到,对城内土司兵晓以利害,又以兵威慑之。土司兵这才撤出了纳溪县城。</p>
那纳溪知县倒是一个有血性的官员。见到王府庄丁驱逐了土司兵,知道县民无优矣,便留了份遗表交家人送去省城,自己在县衙大堂北面而拜,悬梁自尽了。等到谭思贵等人接报赶来,除了一具瞪眼吐舌的僵尸,还有案几上那颗黄绸包好的正堂铜印。</p>
杀了泸州卫的官员和士绅还没完,土司兵们开始收拾自己。两名土司兵因为抢劫和滥杀,被土司首领高登泰在城门楼上公开斩首。其余几十名土司兵,光着上身用马鞭对。一个个鲜血淋漓,看着都吓人。</p>
后来关于这场泸州的变乱有若干版本。有官方正式版一个,有民间阴谋版若干,还有充满正能量的版本。</p>
民间流传最广的当然是阴谋论版。这个版本的情节要点大同小异:</p>
土司兵不愿久居天全苦寒之地,阴谋叛乱,重演奢安故事。土司利用雅州之乱和江口大战积攒的战功,又贿赂了雅州、四川乃至朝廷的各级官员,为族中子弟获得了泸州判官的任命。</p>
可是,泸州卫指挥佥事马应试利用献贼屠城的机会,已经成了泸州城的土皇帝,对朝廷新任命的文官十分不满。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于是两者都阴谋利用新官上任,对方缺乏警惕的机会,试图将对方连根拔起,这就是双方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p>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可能在开始天全土司吃了亏,而当地士绅选边站到了马应试一边。土司既痛恨泸州卫的心狠手辣,也贪图当地士绅的财产,所以对泸州卫的军官和当地士绅痛下了杀手。</p>
当然,阴谋论版只是当地民间风传,并无真凭实据支撑,所以当几位德高望重的侥幸逃过一劫的本地士绅听到传言,立即对这种无稽之谈予以了严厉驳斥。几个造谣传谣的屁民因此被官府拿住,打烂了屁股。</p>
官方的正式版见于四川巡抚廖大亨和巡按刘之勃联名领衔上奏朝廷的奏本,也管窥于后来朝廷最终对此事的处分旨意。</p>
根据奏本上的说法,泸州文武冲突的原因是由于泸州卫指挥佥事马应试横行不法,长期在抢劫江上客商。新任泸州判官高登泰为民做主,主持公道,从而引发了马应试的叛乱。马应试父子以利刃挟持高登泰,可巧被一名路过泸州的嘉定州书生和蜀王府的庄户解救。天全土司兵因为首领受伤,凶性大发,将泸州卫武人关押,又杀了与马应试勾结的泸州书生任之才等几家豪绅。</p>
沱江上的失火,经查确系船上一名被羁押的泸州卫军官所为。他为了逃跑,用牙齿取下了船蓬上的灯笼,试图以灯笼里的烛火烧断身后缚绑的绳索。结果绳索没烧断,却将船篷点燃,继而引发了死伤五百余人的大火。</p>
该奏本不仅用文字详细描述了泸州变乱的全部过程,还附上了三份附件:</p>
第一份是泸州上游纳溪知县的遗表。遗表中纳溪知县揭露了泸州卫勾结地方不法豪绅的种种不法行为,痛斥了土司兵的凶悍,颂扬了蜀王府庄丁的仁义和镇抚土司兵的功绩,然后用最长的篇幅和最深沉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耿耿忠心;</p>
第二份是泸州下游合江知县呈文的抄件。呈文抄件的篇幅极短,只有寥寥数句。内有“兵情急如火”、“民一日数惊”等语。合江知县道,他为了以防万一,已经将县衙迁至县城西北六十余里外有名的天险神臂城(老泸州城)。此地本为南宋抗元名城,与合川钓鱼城齐名。城池位居长江北岸,三面环水,沿崖顶筑城,坚险非常,大可保一县百姓平安。</p>
最后一份是泸州判官高登泰的请罪折。</p>
在此折中,高登泰向四川二台三司衙门详细汇报了泸州变乱的前因后果,讲述了嘉定州书生杨捷如何在凝光门拦轿告状;他在询问案情时如何被马应试手持利刃挟持受创;杨捷为了解救他,又如何暴起杀死马应试父子;几十个土司兵又如何在两个头领的煽动下于当夜哗变,杀了与马应试勾结的纳溪豪绅任之才等人;泸州举人舒国信又如何率王府庄丁弹压了哗变土兵,并将煽动哗变之人斩首,其余之人按土司之法施以鞭刑等等等等详细情形。最后,高登泰为自己处置不当向朝廷请罪,并声言现在他免冠挂印,于泸州静待朝廷官员带来降罪旨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