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花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上清派,笑御清锋,千江花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p>
——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p>
————————————————————————————————————</p>
这么一个门派,为什么会派人出来游历呢?</p>
海青真人解释道,这其实和风气有关。哪怕上清派教义再偏向全真道,他们也还是正一道这边的,自然沾染了三山符箓的风气,而谁都知道正一道擅长斩妖除魔。况且上清派先辈也多游历,就拿弘扬之人陶弘景来说,他为寻仙访药,常漫游于名山大川中,同时还借此为《本草纲目》修订、写了一本《本草经集注》。</p>
“哇,道士还懂医药啊?”</p>
其实这就是屠诗孤陋寡闻了。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医术药物、棋琴书画乃至阴阳五行,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古代科技多个方面都有一定贡献,座右铭是“一事不知,深以为耻”。他还留下了许多诗作,比如一首《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p>
“当时的齐高帝(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为了劝其出山,下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便即兴写诗回禀‘岭上多白云’,表明自己喜爱的东西与世俗不同,婉拒了齐高帝。”海青真人娓娓道来。</p>
屠诗顿时觉得这位陶弘景非常帅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几乎没有精力去做到陶弘景那样在各个学科都有所涉猎,也不可能抗拒权力与地位的诱惑、安心修道。可以说,这是一位从学术到人格都堪称楷模的人物,这才是真风流,相比之下,官方评的“风流人物”不过是些有一时风头的作秀者罢了。</p>
“对了师傅,你刚才还提到他称号是‘山中宰相’?什么意思?他难道还做过宰相?”</p>
海青真人颔首:“虽不中,亦不远矣。”</p>
梁武帝(萧衍,刚才那位齐高帝的族侄)早年与陶弘景交往甚密,及武帝即位,其初国号未定,陶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上书武帝,告之“梁”是运符,武帝遂立国号为梁。后来武帝欲聘陶弘景入朝为官,亲手写诏召之,并赐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陶弘景终是不应,并画《双牛图》与武帝,其图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p>
(听到这儿,屠诗插嘴:“这图的意思是自己宁愿做那自由的牛,也不愿做戴金络头的牛——他把官职比喻成羁绊啊!”)</p>
武帝见图笑曰:“此人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耶!”遂不复提聘官之事。然国家遇有大事,无不前往咨询,帝与陶弘景之间,书信不绝,月常数信。帝每得其书,烧香虔受,恭敬之状,无以复加,故时人谓之“山中宰相”。</p>
海青真人评价道:“梁武帝说得不对。陶弘景并非‘无所求’,只不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夏虫又如何语冰?在常人看来,求道便是‘无所求’。”这正是:</p>
身居华阳心天下,一生通明一生禅;闲看岭上云舒卷,真龙诏来不出山。</p>
听完这番叙述,屠诗更佩服了。做道士能做到帮皇帝定国号的地步,真算是做出一番成就了。以陶弘景的才学,如果他不当道士而是出仕的话,必定封侯拜相,说不定史书上又多出一位名相,而南齐还能再繁荣一百年,继而改写后面的中国历史。偶像啊!虽然屠诗从不追星,但他此时心悦诚服,不介意将陶弘景当成偶像。</p>
“三山符箓本身就是朝廷承认的道统,因此正一道的道友往往不计较凡俗之别,在官府求助时能放下架子,所以这一次越秀道长便伸出援手。说来上清派与朝廷确实有缘,不仅陶弘景曾出仕,就连祖师南岳夫人魏华存也出身仕宦之家。”</p>
什么?夫人?这位祖师居然还是个女冠?中国居然这么早就消除性别歧视了吗?!</p>
屠诗刚张嘴,海青真人就知道他想说什么,立刻呵斥道:“慎言!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可妄议先贤。”</p>
“我只是好奇嘛……”屠诗讪讪。看来师傅不会再告诉他相关八卦了,那师傅自己干嘛不慎言,开了个头却不说下去,故意要吊起人胃口吗?“对了师傅,我觉得你应该比越秀道长厉害,怎么官府没有邀请你来捉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