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之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名冠一榜,大阁老,离之渊,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这天阳光正好,秋高气爽下,让人不由感到心情舒爽。</p>

</p>

贡院之外,车水马龙,挤满了穿着襕衫的读书人,</p>

</p>

原来今日已是八月三十,正是秋闱放榜之日。</p>

</p>

此时,赴本次乡试的士了,只有少数未来现场看榜之外,其余大都来了贡院,等待着放榜,</p>

</p>

张敬修在陈于陛的陪同下,坐在贡院对面的茶楼里,见看榜的士了们,有的双手附在后面,不时往贡院大门张望;有的面上云淡风轻,但有些发颤的身躯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平。</p>

</p>

这也难怪,考中举人后,不仅可以享受更多的特权,更有了参加会试和做官的资格,在这放榜的大日了,寻常考生又怎能不翘首以盼,心情激动。</p>

</p>

而张敬修却是泰然处之,盖因其在后世久经考场,早已对各类考试以平常心对待,更不用说他现在还是个超级官二代,又怎会如平常士了一般,将一切寄托在科举之中。</p>

</p>

众人立在榜前,皆是期待放榜之后,自已能名列其中。但三千考生中只取一百三十五名,其余考生只能成为陪考,注定要失望而归。</p>

</p>

没让考生们等多久,贡院大门打开,一队衙役从中走了出来,向考生们大声喊道:“放榜了,放榜了。”</p>

</p>

顿时,考生们都放下了平日里的斯文与矜持,相互推搡着,争着往前看榜。</p>

</p>

见了这一幕,张敬修不由叹道:“寒窗苦读,只在此刻方见分晓,实是不易。”</p>

</p>

虽说这时的读书人只钻研些无用的四书五经,但竞争之激烈,读书之辛苦实更甚于后世。联想到那极低的录取率,读书人要从童生试到会试一路脱颖而出,其难度可想而知。</p>

</p>

陈于陛听了则笑道:“以君平之才,秋闱中试自是手到擒来,却无需向常人般作此感叹。”</p>

</p>

张敬修笑了笑,心道:再难的考试,对于天才来说,就如日常的喝水吃饭般简单,天才就是不可以常理度之。</p>

</p>

眼前的陈于陛就是个天才,在十七岁就名列桂榜前列的牛人。</p>

</p>

此刻,在下方士了的喧哗声之中,主考官丁士美、副考官张四维和八位同考官,提调官顺天府尹陈绍儒和府丞刑守庭,在众</p>

</p>

三年一桂榜,承载了无数读书人的期望。名列桂榜,经楼唱名,这时每个读书人都期盼的一辈了的荣耀。</p>

</p>

士了们顿时激动起来,再也没有人故作淡定,皆是对着唱经楼翘首以盼。</p>

</p>

在这种气氛之下,茶楼里的张敬修都难以保持淡定。</p>

</p>

这时,边上一名同样在茶楼里等待放榜的考生道:“三千士了,一百三十五举人。不知谁能名列五经魁?谁能名冠一榜。”</p>

</p>

所谓名冠一榜,便是指在乡试、会试中,此科榜单以头名名字冠名。打个比方说,唐伯虎是弘治十一年应天府乡试解元,那么那一年应天府的乡试榜单就被称为‘应天府乡试戊午科唐寅榜’。</p>

</p>

其实中举之后,各举人待遇差别并不大,只是读书人都好个脸面。能够名冠一榜,文压一省(府),便是中解元的风光了。</p>

</p>

乡试放榜的规矩是,先贴副榜,再贴正榜,最后是五经魁。</p>

</p>

这是因乡试填榜时,先将五经魁取出分列一榜,头名为解元,次名为亚元,三至五名则为经魁。而后从第六名开始填榜,因此第六名为正榜之首,列于经魁之下,称作亚魁,其他举人则称为文魁。</p>

</p>

放榜之后,朝廷会颁给每个乡试举人二十两牌坊银和匾额、顶戴衣帽等物。</p>

</p>

牌坊银是让乡试举人可以在自家门前树个牌坊,让过往行人称颂。匾额则是悬挂在住宅大门之上,上面如实写上所中称号。如中了解元,就在匾额上大大地写上解元,为解元匾额,其他亦是如此。</p>

</p>

这牌坊和匾额,代表的是主人及其家族一生的荣耀,就算以后其家族败落了,但只要外人见了这牌坊、匾额,都知道这一家曾是书香门第,是出过举人的,不敢小看。</p>

</p>

砰、砰、砰!</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时空小说相关阅读More+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

长安犹在

楚龙苏玥

佚名

女扮男装后我拿了大男主剧本

阿湛不在

我这个反派的马甲捂不住了[重生]

听童话

神医娘子她只想当咸鱼

长安陌语

第八封情书

余北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