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之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冯大伴,大阁老,离之渊,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此一来,司礼监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武宗、世宗之后,司礼监与内阁,竟成了互相抗衡的两大权力机构,就连司礼监掌印太监都被尊称为‘内相’,权如外廷元辅,甚至犹有过之,内阁首辅因得罪司礼监掌印太监而被撤职甚至惹来杀身之祸的,也屡见不鲜。</p>
</p>
而司礼监秉笔太监,则职同次辅,像冯保这般提督东厂,又掌管御马监的,更是被视为内廷中的总宪(左都御史)兼兵部尚书,实可称得上威权赫赫。不过嘛,此时的冯保却全无跋扈之气,其因除了其头上还有个掌印太监腾祥之外,更在于冯保不像腾祥、陈洪等人那般,一味投隆庆皇帝所好,使得隆庆皇帝并不是特别喜欢他。</p>
</p>
看着前边昂首挺胸,如朝廷大员般的大太监,张敬修不禁暗道,这冯保这堂堂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厂公,在皇帝还在壮年之时,不去专心讨好皇帝,反而主动去给一个年仅六岁的太了作伴读,这是让人有些难理解的。</p>
</p>
不过深思之下,给太了做伴读,既可讨好后宫中地位仅次于陈皇后的李贵妃,更可与未来的皇帝搭上关系,实在一个两全其美的划算买卖,从这里就可看出,冯保的眼光要比陈洪、孟冲那几个大太监要看得远得多。</p>
这种讲学很是随意,皇帝甚至连个正式的圣旨都没下,故而除了冯保这个‘太了大伴’及几名东宫内侍外,并无礼部、鸿胪寺的官员在场。张敬修在殿内稍等了一会儿,就见张宏陪着皇太了朱翊钧到了。</p>
</p>
此时的朱翊钧穿着身皇家常服,神采奕奕的,似乎对读书充满了期待。</p>
</p>
几人相互见礼后,内侍张宏跪在皇太了身边的一条小书案边,案上放着一套书籍笔墨,那书籍正是此时的启蒙书《三字经》。在这个年代,一般孩童启蒙,都是先念《三字经》、再是《百家姓》,然后就是《千字文》,再然后才学四书。</p>
</p>
张敬修带进宫的小书箧里也放着《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但他给这几本启蒙书都注了拼音,他打算以拼音法来教朱翊钧认字,试试古人的思维是否可以接受这种识字方法。</p>
</p>
此时的识字方法主要有形声法、直音法、读若法和反切法四种,其中反切法已是有点拼音的意思了,其基本规则就是将两个字的读音,拆合开来组成另一个字的读音,古人能想出这个办法,其聪明程度可不逊于后世的人。</p>
</p>
不过这些方法显然都各有不足,不如拼音字母那般简单易懂,一目了然。故而,若是朱翊钧能通过拼音法识字更快,那么张敬修就更有信心去请朝廷取推广拼音法了。</p>
</p>
张敬修向朱翊钧问道:“殿下可曾读了何书?”</p>
</p>
朱翊钧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脆脆道:“还从未读过书。”</p>
</p>
张敬修又问:“那可曾学过韵脚?”</p>
</p>
“也未学过。”朱翊钧答道。</p>
</p>
张敬修笑着点了点头,什么都没学过更好,这样零基础教才更能体现拼音的优势。</p>
</p>
张敬修拿出自已编注的拼音字母表及那本用拼音注解过三字经递给朱翊钧,笑着道:“殿下,臣今日先教殿下一种识字方法,此法可让殿下轻而易举便可识得这书中所有字。”</p>
</p>
朱翊钧睁大眼睛,喜道:“真的吗?张先生,若是我能很快识得很多字,母后和母妃必会夸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