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4章颠倒黑白,明末之新帝国,英联邦,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洪承畴说道”另有隐情,你且说说,这事还能有什么隐情可言?”
吴修文说道“扬州知府高望大人,近期正在审问一单公案,就是纷扰了江南多年的蜉银子事件,经过高大人多年的明察暗访,已经把此事查的差不多,准备将所有的证据,公诸于众,使天下人都知道。”
对此洪承畴也都没有什么好期望的,他就知道对方放不出什么好屁。
吴修文善于观言察色,看见对方不为所动,他只好继续的说了,他说道“经过高大人多年的调查,又对范若水等人的多方拷问,终于查明了真相,这便是朱大典,他勾结了范若水,共同的布下了这个局,目的就是要坑江南富豪的财富。”
这样的结果,可是洪承畴感兴趣,把锅往朱大典那里甩,其实这件事他就知道是华夏军干的,他并不在乎华夏军把锅甩给谁,只要不甩到自己身上,万事就好说,这才显得十分动容、紧张的说道“这说不通啊!朱大典他没有这么多银子,那么多的银子,并不是他能藏得起来的。”
吴修文说道“也只有堂堂的凤阳巡抚朱大典,再勾结地头蛇范若水等人,才能够布下这样一个局,银子是被他们运走了,他们原本是把银子运往一个海岛,秘密藏起来,等风声过了以后,才拿出来使用,谁知道运银的船队在海上遇到了风浪,在泰州海域附近沉没了,所以他也都捞不到什么好处,事后只能够极力的掩饰,推卸责任,宁死也不敢承认,他可是处死了所有参与运银的官兵,但是还是些人逃了出来,这些人揭发了朱大典的暴行,这才令这件事情公诸于众。”
洪承畴沉吟说道“此事还是有些证据不足,说服力不足。”
吴修文道“什么叫做证据不足呢?有人证物证在此,而且高知府还派人去打捞,还捞出了一些银子,虽然不多,但是已经被许多江南的富豪证明,这就是他们交纳去蜉银子的本金,独家记号,假不了,这足以可以证明,这事是他的所为,当地还有一首歌谣来着石龟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下扬州府。”
洪承畴说道“此话怎讲?”
吴修文他说道“这就是当初朱大典运银官兵留下来的一个诗,据说他们的船在石龟岛和石古岛之间某处地方遇到风浪,全部都沉没,海上没有办法定位,他们只能够记下这大概的位置,这些人在风浪之下勉强的逃了回来,后来又被朱大典灭口,死的死,逃的逃,还有漏网之鱼被官府逮到,只是要找到这笔银子也都挺难。”
洪承畴明知故问,他说道“这般说来,这件事是真的吧?”
吴修文反问的说道“洪大帅以为呢?证据确凿啊!”
洪承畴说道“此事必须是真的。”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就可以洗去他的嫌疑,他就不是破坏白云真人蜉银子的坏人,而是揭破坏人奸谋的英雄,江南富豪,不会痛恨他了,他就不会成为天下人痛恨的头号犯人,也就意味着他他跟刘家的之间的仇恨,是可以化解的了。
吴修文说道“当然是真的,这件事,扬州知府很快就会进行公审,就可以还洪大帅一个清白了。”
洪承畴也都明白一点,如果他答应跟对方合作,投降于对方的,扬州知府高望就会对这件事进行公审,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把自己摘出去,如果他不肯投降的话,对方就不会这么干,他依旧还是那一个令全江南恨之入骨,千夫所指的奸臣。
到了这一步,洪承畴已经不在乎真相是什么样,也不在乎谁才是元凶,谁拿了银子,他只在乎的就是能不能把自己摘出去,自己摘出去了,朱大典身负一身骂名,这又如何?反正朱大典都已经死了,家里面的人也都死了七七八八了,根本就不会在乎有人去找他们的麻烦,既然是如此,由他来背这个锅,岂不是好?难道一直让自己背不成?
洪承畴知道,这是对方招降于自己的条件,他就相信一点,这个锅摘出去了,他跟刘家之间,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深仇大恨。
对方肯为他这么干,洗清这黑锅,自然也是欣赏他的能力和威望,希望他们为国家效力,也就是意味着他在华夏军这里,也能够混得非常不错,至少可以进退自如。
如果他敢阻止这一次招降,坏了华夏军的好事,估计这一切就不同了,如果他顽抗的话,自然就不会有扬州知府高望公审蜉银子一案的事情了,对方还是会继续让他背着这一个黑锅,直到他身败名裂,死而后已。
对此,洪承畴故作十分感激,说道“多谢华夏军刘大帅为某洗去冤屈,否则某死,也都是千古罪人,万世不得翻身。”
背上了这罪名以后,确实是令他寸步难行,沉重之极,也是他对华夏军恨之入骨的原因,但是对方向他示好,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翻身的机会,他没有理由拒绝,马上就同意了。
吴修文意味深长说道“跟着华夏军混,就可以翻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