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战乱,李陶陶穿越记,一蓑烟雨任,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八月底,越州的商队终于出发了。唐衡早就准备好一切货品,海船也是维护好了的,一直在等“恒昌商队”的起航时间。这一次,老东家还是挺给唐衡面子的,二话不说就让他加入了商队。主要是那次遭遇海盗,唐衡的英勇给了老东家很深的印象,有责任有担当,这样的年轻人是值得帮助的。李陶陶暗暗祷告,希望一切平安顺利。</p>
接下来几个月,到处都是战乱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这个拉了队伍造反起义的农民叫魏鸿,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据说也是饱读诗书的秀才,难怪在众多造反的队伍中,竟然脱颖而出。</p>
最开始,他们也就在北方闹腾,随着战绩的彪炳,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靠。很快地,他们又兼并了其他几支,实力较弱的队伍。短短的几个月,竟被他成了事,聚集了几十万的叛军。声势浩大,锐不可挡。</p>
北方的好几个藩镇,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沦陷。叛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攻陷了一个又一个州县,其队伍也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大唐就如一片早就霉烂的织锦,看似美丽绚烂,轻轻一用力,就四分五裂,破败不堪了。</p>
地方上的腐败也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军队为保存实力,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或者干脆大开城门直接投降。就这样,也免不了叛军入城,四处抢夺杀戮的命运。那些刚烈的,拼死抵抗的州县,结局照样惨烈,城破之后无不血流成河,烧杀抢掠一空。面对这样的乱局,手握兵权的各路藩镇,心里都有各自的盘算,所以佯装不见,只顾自保。</p>
奇怪的是,叛军居然绕过兖海,武宁军两个必经的北方藩镇,直奔宣武军藩镇而来。兖海,武宁军两藩属于镇北国公的领地,这是个老牌军阀,将门世家,手下精兵强将无数。据说叛军这段时间在他手上吃了不少亏,没占到任何便宜。既然打不过那就跑,这两地又不是非要不可,大唐的地盘可大了去了。于是几个首领一合计,干脆绕道而行了。</p>
淮南就紧挨着宣武军,两藩接壤,只是一个北一个南。局势已经相当严峻了,叛军既然南移,那么庐州或许也将不能幸免。庐州城的达官贵人们也纷纷逃离本城,有能力的去了京城长安,有门路的前往江南,再不济,也要躲去乡下。一时间,庐州城内兵荒马乱,鸡飞狗跳。</p>
李陶陶第一时间也是想要逃到越州去的,冷静下来之后,才想起来江南那边也是叛军的必经路线,乱起来只是迟早的问题。如果她所料不错的话,叛军采用的是流动作战的方式,辗转南北,足迹踏遍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扰乱了大半个国家,如蝗虫过境,一片荒芜。所以,哪里还有净土?</p>
当然,西南方向以及四川,云贵等地是相对安全的,只是路途遥遥不说,她要去投奔谁呢?她拖家带口,还尽是妇孺孩童,在这乱世,只怕出城不多远就会横尸荒野。她心怀侥幸,庐州是个小地方,钱粮兵马储备都不够多,叛军或许会绕开它,攻打更重要的城市?越州肯定不考虑了,它的政治地位更重要一些,相对来说,危险也就更大。</p>
这天下乱得也太快了,她都来不及准备。都怪她信了傅嘉昱的话,认为还有几年时间可以慢慢计划部署。早知道,她就应该在和平的时候就带所有人去四川。可四川最终也是要打来打去的呀,不然这段乱世怎么叫五代十国呢。李陶陶叹口气,表示深深地无奈。</p>
她想了想,去求见了县令萧瑾瑜。这才知道,一把手王知州已经借故跑路了,二把手陆通判虽然强自镇定,但夫人孩子却早已送走。就连萧夫人吴氏,也早在一听见风声鹤唳的时候,就迅速收拾细软,回了京城长安的娘家。吴夫人本就是京城人士,所以自觉高人一等,看人都是俯视的。</p>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话说得可真是实在啊!”萧瑾瑜伤感地说。李陶陶只好安慰,“吴夫人回长安也是对的,免得您担心嘛。”萧瑾瑜冷哼一声:“可她甚至连假装一下都不肯?我又怎么会真的要她留下?可见生性凉薄。”</p>
李陶陶翻个白眼,这萧县令可真是书生气!现在正值生死存亡之际,哪里还有时间在这里讨论他的家务事?咱们关注的应该是应敌之策好吗?</p>
嘴里却说:“这个时候,您留在这里是责任,是工作。吴夫人就没有必要了,她留下来只会陷于危险之中,真的没必要做这样的牺牲。您要体谅她。”萧瑾瑜的情绪有点激动,“当初嫁我的时候,她就心不甘情不愿,姐姐妹妹嫁的都是高门,就她一个低嫁······”</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