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8章 洞察于先,诸国志,麟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却说元王闻讯南邵之民无故造反杀戮,心中极为震怒。本欲兴兵予以镇压变乱,便在此时朝中能臣谏言。伯牯看去,见说话谏阻自己的正是国中的大长老名叫于赦。</p>
此人年纪年近七旬,却在元国之中素有威望。</p>
昔日子储封王,伯麟便来南夷。然而南夷之地都是仲夷的旧将,因为仲夷被大夏所灭,故而当地的军民对于伯麟都多有不服。群臣之中,唯有于赦认同伯麟才华。多方帮助之下,终于致使南夷之地万众归心。</p>
伯麟因其功勋,故而封他做了自己国中的大长老。多少年来于赦兢兢业业,在国中也威望建起。后伯麟为了掩护子储命丧北漠,而于赦更是在没有诏命的时候选择了对于伯氏一族的忠诚。他力排众议推举伯麟的儿子伯牯继承了元王之位,也正因为此身为大长老的于赦也更加得到伯牯的信赖。</p>
此番伯牯因为震怒,本欲兴兵平乱。若换成是别人谏阻,定要大发一顿雷霆的。然而但见出班谏阻的人竟是于赦,于是伯牯瞬间就收起了自己怒不可遏的嚣张气焰。</p>
“大长老谏阻孤兴兵,不知有何高见?”</p>
于赦摇头,言道:“非臣谏阻大王兴兵,便是要兴兵而去也当上表朝廷奏报此事才好。毕竟先王曾有法度,豫章之地不可轻易见仗。我国既然是夏朝的属国,国法理当遵从才是。此名正言顺之道,大王不可不察。”</p>
闻听于赦此言,伯牯轻轻点头。</p>
“大长老所言,不可视为不对。只是送信传报时间不短,若得往返之功只怕也要月余的时间。眼下豫章暴乱吃紧,片刻都耽误不得的。若是当上月余的时间,只怕我国在豫章建设的工厂以及一切,都要被那些暴民尽毁了啊。”</p>
于赦笑道:“微臣劝阻大王发书告急,并不表示微臣要大王非要等到王命到来便才兴兵。如今情势紧急,大王去书之余,可在书中尽数言明便可。只需措辞严谨恭敬,王上必然收到书信也挑不出理来。而且此番我国兴兵只是镇压叛乱安抚黎民,试问这样的理由又怎么会让夏王有所怀疑呢?”</p>
伯牯闻言,轻轻点头。不得不承认的是,身为大长老的于赦的确比自己想得要周全许多。此番这样行事,既名正言顺又不有违夏国先主定下来的法度。虽然同样都是兴兵,但平乱和安抚黎民无疑是意义不同的两码事了。</p>
“好,既然如此,那便依大长老之意行事。只是书信之中具体怎么样的斟酌才好,唯恐孤不能把持详尽。”</p>
“此事大王不必忧虑,老臣愿意亲自代笔。此番兴兵,老臣还有一个请求,需要大王答应才是。”</p>
伯牯不解,便问具体何事。</p>
于赦道:“老臣虽然年迈,但也上得了战场。此番南邵变乱,只愿尽余生之力相助我国。”</p>
伯牯笑道:“此等小事,何须烦劳大长老。国中能征惯战之将多矣,孤只需遣一将前往即可。大长老如今手上还有不少的国事需要处理,何须非要为了这样的小事劳心费力呢?”</p>
于赦摇头,正色道:“大王认为这是件小事,但老臣却认为此事其中必有蹊跷。南邵方遭劫难,何以闹出这般的大乱子来?更兼民心淳朴,不是随便便与我国交恶之人。故而臣料此事关乎非同小可,为了谨慎起见老臣这才要亲自走上一遭。平乱之中,拿捏轻重自有斟酌。但为我国收拢民心之余,老臣也要为大王查清楚此事到底因何而起。”</p>
伯牯疑惑,问道:“不过是些刁民莽夫的作乱而已,大长老是不是想的太多了?”</p>
于赦浅笑,回应道:“老臣也希望是如此。若当真无事,岂不是更好嘛。若是真有隐情,老臣也当代替大王为我大元扫清肘腋之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