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文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章 相之由来,间宋,十六文钱,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跟宰相相比,开封府尹的重要程度就要下降了许多。</p>
赵光义凭什么跟赵普斗的旗鼓相当,最后还能把赵普干翻?</p>
因为他卡住了赵普的脖子,赵普的每一道赦令,必须签上赵光义的名字,才算是走完了中书省的全部程序。</p>
赵光义要是卡一下脖子,赵普就能被他整的欲仙欲死。</p>
当然,两人之间的斗争都在赵匡胤的控制之下。基本保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两人之间既有斗争也有妥协,恶性竞争对谁都没有好处。</p>
赵光义也是通过这一职务,培养了大量的人脉和亲信。</p>
也有人说,最后几年,赵光义获封晋王,是获得赵匡胤认可继承人地位的一种表现。</p>
纯属扯淡。</p>
就算真是这样,也不是封晋王。按照礼制,一般是封都城所在地位王。那也应该是魏王,或郑王更贴切。</p>
封王的目的只有一个,明升暗降,让赵光义去就藩,离开汴梁。</p>
因为那时,赵德昭已经成年,并且在众多场合,比如迎接吴越国王,作为皇帝代表,出席政治活动。</p>
赵匡胤想让儿子接班,就得让弟弟滚蛋,不然何苦要把赵普撵出汴梁?把两个大佬都调离汴梁,减弱干涉影响,答案还不够明显吗?</p>
在巨大的威胁之下,赵光义作出什么反应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真是兄终弟及的话,赵德昭怎么死了?赵元佐怎么疯了?</p>
赵匡胤虽然用赵光义来制衡赵普,但是在军权上却毫不含糊。这也解释了,赵光义继位之后北伐太原,军中大佬公然打脸,指责赵光义不懂军事。后来高粱河战败,军中很多人都提议让赵德昭继位。</p>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p>
这一天,在迎客居,一间雅室。</p>
赵普摆了一桌酒宴,邀请了几个宾客,庆祝拜相。</p>
这是一次比较私密的聚会,人不多,但都是赵普圈子里值得信任的人。</p>
晏宁在列,除此之外,还有薛居正,沈义伦。</p>
这两位,虽然目前担任的职位并不高,但是无一不是要职。</p>
薛居正目前担任枢密直学士,沈义伦目前担任户部给事中。</p>
在赵匡胤登基前,他的幕僚团队中,赵普排名第一,之后就是这二人,政务能力非常强。</p>
晏宁知道,这二人,之后会依次任参知政事,最后拜相。</p>
参知政事,是赵匡胤发明,用来分担相权的次相。再过几年就会出现,不过一开始地位并不高,并没有决策权。后来逐步提高参知政事的地位,皇帝和参知政事的关系一般非常好,这个不难理解。</p>
(https://www.yqwxw.cc/html/138/138541/528633475.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