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北宋钱乙
木子李大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2章 北宋钱乙,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木子李大湿,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么钱乙跟当下中医主流的脏腑辨证有什么关系呢?</p>
钱乙是儿科医学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他认为小儿脏腑柔弱,容易出现错综复杂的症状,因此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论治方法与纲要。</p>
前面说过五脏辨证之法的雏形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如张仲景、孙思邈等医家也常用此法,然诸家皆是以成人立论。</p>
钱乙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结合临床证候,以五脏为纲,提出“五脏所主”,创立了儿科五脏辨证之法。</p>
“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聚珍本作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p>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切(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湿则内生气。</p>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p>
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p>
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p>
—— 《小儿药证直诀》之“五脏所主”</p>
这种辨证方法不仅适用于内伤杂病,而且还适用于外感热病的情况,因此钱乙对脏腑辨证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五脏各有所主,亦有虚实之分。</p>
钱乙在论述前四脏时均有清楚写明“实则...”、“虚则...”,唯独肾脏,仅提出“肾主虚,无实也”,这也是后世“肾无实证”学术思想的由来。</p>
如果仅仅如此,钱乙也难担得起一个“圣”字,难得的是他根据五脏主病所立的方子,均有奇效,更加更加难得的是,口感还不错,小孩儿喝着都顺口!</p>
心气热,导赤散主之;心实热,泻心汤主之;心虚热,生犀散;心虚肝热用安神丸。</p>
肝实热,泻青丸主之;肝肾俱虚用地黄丸滋水涵木。</p>
脾实热,泻黄散主之;邪热伤脾,用玉露散;脾气虚,则用益黄散(陈皮、丁香、诃子、青皮、甘草)。</p>
肺实证,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主之;肺有痰热,用葶苈丸;肺气虚则用阿胶散。</p>
肾虚用地黄丸补肾。</p>
以上方子别出心裁,小而精,精而有效,甚至超出了儿科范畴,许多方子被收录进方剂学中……</p>
“那个,阿宾,超纲了,我们中诊还没讲完呢……”</p>
“提前听听吧,就当是预习了。”</p>
“你提前预习下下个学期的内容?”</p>
“不过这样讲讲确实挺不错的,钱乙是吧,回头好好了解一下。”</p>
薛静则是问道:“那么脏腑辨证是钱乙创立的嘛?”</p>
李介宾回道:“那倒不是,是钱乙之后的一位医家创立的,他总结了之前医家,尤其是钱乙的学术思想,然后创立了影响至今的脏腑辨证。”</p>
同学们都好奇起来:“此人是何方神圣?”</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