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章 实施细节,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我是小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大明社会现状的理解,朱高炽自知不及这些六部官员,因此他们的意见至关重要。</p>

然而,朱高炽也有自己的原则和见解,不会受人摆布。毕竟他的目标,是让驿站改革之策在大明全国推行开来。</p>

理清思绪后,朱高炽望向官员们,眼神毫无畏惧。</p>

"世子殿下!"首先发言的是中书舍人刘三吾,得知驿站改革的创作者后,他的立场已悄然改变,此刻发言只为完善驿站制度。</p>

"邮驿乃朝廷出资设立,旨在传达国之重务,军事秘事。若依殿下之意,向平民敞开,恐加重驿站负担,减少处理紧急军务之人,一旦延误军情,岂非得不偿失?再者,若让商贾借驿站休息,岂非降低了其应有的尊严地位?"刘三吾直言不讳,历来的商人阶层确实低位,驿站服务官僚,沾染商业气息,确有悖于等级秩序。</p>

民间对信息传递的需求旺盛,这必然挤占大部分驿站资源。大明朝虽交通便利,但马车速度有限,两地相思唯有书信可解。</p>

朱高炽听后沉思片刻,回应道:"此事易解。国事传递需速,百姓家书则不同。我们可以设定两条路径,由不同人负责。"</p>

他展开一张黄纸,拿起笔开始绘制。"各位,请看这里。以京城为例,据户部档案,城中有数十万商人,数万士子及若干劳工。"</p>

户部尚书点头,这些数据无误。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眼中闪烁精光,这小子短时间内对京城如此了解,显然早有准备。"当然,这些人大多非京城土生,故家人不在本地,每人每年至少需寄五封家书报平安,这个数量合理吧?"</p>

朱高炽话音未落,便抬眼发问。大臣们愣了愣,随即默认地点了头。</p>

"这意味着每年仅家书传递就有五十多万次,如此大规模的信息流通,若纳入驿站管理,驿站就不会闲置。"</p>

"工作量增加,驿站需更多仆役和马匹,也能缓解大明零散劳动力的压力,可谓一举两得。"</p>

朱高炽的话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兴趣。"殿下,百姓的信件是否需按急件标准运送?"</p>

"不必,即使我们有能力,百姓也可能负担不起费用。"</p>

朱高炽放下纸,慢慢解释。"如今驿站多数闲置,那些用于传递信息的良驹都养肥了,也该让他们活动活动了。"</p>

"百姓的信件,速度自然是越快越好,至少要比他们现在的信使快,否则他们不会选择我们的驿站。"朱高炽说着,又抽出一张纸。</p>

以京师为例,其人口已逾三十万之众,据此划分,应设立不少于六个邮局以处理函件。"</p>

朱高炽走近,站于群臣中央,接着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综合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师兄他说仙魔殊途

瑢柒柒

人民名义:我程度就是要指示

祁旺财

60开局就获得神级系统

酷爱晴天的小猪

虫族:难以置信的生存方式

圳丽

闪婚老婆,竟是冰山美女总裁

这个家伙啊

平凡的世界之西北锤王是我姐夫

豫山人的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