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仅仅一百万贯!大人,我们愿捐献给您!
许阿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章 仅仅一百万贯!大人,我们愿捐献给您!,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许阿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声并未引起陈寒的留意,却充分透露出她的震惊。</p>
林幼薇未曾料到,她的心上人竟会有这般胸襟,许下如此承诺。</p>
所有人都惊愕不已。</p>
半晌无人言语。</p>
随后,陈寒再度开口:“你们敢不敢相信!?”</p>
这话一出,无人主动回应。</p>
他们并非不信,而是被陈寒的豪情壮志深深震撼。</p>
此刻,无人敢当第一个站出来的人。</p>
然而,晋商商会的会长林德贵站了出来。</p>
“大人,我信!”</p>
他站出来表达信任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p>
紧接着,徽商商会会长也站出来说:“大人,我信!”</p>
这并非他们违心之言,而是他们真心的震惊。</p>
随后,其他商会的会长也纷纷起身。</p>
他们都表示愿意相信。</p>
屏风后的林幼薇目睹这一切,终于欣慰地落下泪来。</p>
这才是她的父亲。</p>
真是给心上人挣足了面子。</p>
陈寒朗声大笑:“好,我向你们保证,若一年内不能使你们的收入增长至捐赠金额的十倍,我便辞去官职。”</p>
此言一出,众人更加惊讶。</p>
林德贵站在那里,思绪纷飞。</p>
一年内赚回捐赠的十倍,自己捐了五万贯,岂不是意味着一年后能赚回五十万贯?</p>
这也太过惊人了吧?</p>
看陈寒的态度,似乎绝非戏言,这令众人皆怔在原地。</p>
陈寒察觉到他们的震撼,未多加解释,只道:“好,我此行的目的已达,就此告退!”</p>
他转身欲离,人群中那位锦衣卫的秘密探子立刻记下了陈寒的话语,甚至细致到描绘下众人听到承诺后的愕然神情。这情报至关重要。</p>
陈寒又许下了一个诺言,而这,无疑是至关紧要的。</p>
就在此刻,林德贵匆忙追出:“大人,有一事我们已商议妥当,必须告知您。”</p>
其他商人也随之而出。</p>
“怎么,急于求财吗?”陈寒含笑问道。</p>
林德贵回以微笑:“大人,我们信任您。当然,还有一件事我们必须处理。”</p>
“您在街上向陛下立誓,承诺一年内为国库贡献百万贯,我们这些人商议后认为这事因我们而起,若无那封拜帖,此事便不会发生。”</p>
“因此,我们决定,这笔钱由我们承担。二百多位同行,每家出四千贯,足以解决此事。”</p>
说着,林德贵从怀里掏出钱币。</p>
啊!</p>
陈寒着实愣了一下,其他商人也开始纷纷掏钱。</p>
这...这...</p>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陈寒措手不及。</p>
他略感尴尬,正欲开口,却随即被他们取出的货币吸引。</p>
原来,并非大明宝钞,而是类似的钱券。</p>
林德贵见状,立即解释:“大人,这是我们的隆兴号发行的兑换券。”</p>
“兑换券?”陈寒接过一张细看。</p>
这种兑换券比宝钞更小,大小竟与前世的纸币相仿,材质更是优于宝钞。</p>
券面顶部印有隆兴号兑换行专用字样,正中是醒目的“一千贯”三字,周围是复杂的图案。</p>
陈寒眉心微蹙。</p>
林德贵见状,连忙解释:“大人,您别误解。”</p>
谁又能不困惑呢?连身后的锦衣卫看到这一幕,也是惊讶不已。</p>
他迅速记录下这一情况,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p>
陈寒望向他们,面色严峻地说:“你们可知道伪造钞票是灭九族的大罪!”</p>
林德贵和其他人似乎料到陈寒会对此反应强烈,故并未太过在意。</p>
林德贵解释道:“大人,您误会了。”</p>
“其实,这兑换券是我们几个大商行间私下流通的凭证。”</p>
“见券即兑!”</p>
陈寒问:“何解?”</p>
林德贵解释道:“大人,请听我说,我们的交易规模可不小,朝廷禁止金银交易,宝钞虽便利,但面额实在微小,最大的也不过值一贯钱。”</p>
“大宗交易时,携带太多,损耗颇大。”</p>
“为了交易的便捷,我们商议一番,由我兴隆号领头,发行了这种券票。它与宝钞有别,只有见券见人,才能兑现!”</p>
“假如我们给了您一张价值百万的券,同时也会附赠您这样一把钥匙。”林德贵早有准备,递上一把小巧的金钥匙,约莫小指般大小。</p>
陈寒接过,发现钥匙上的纹饰十分精美,刻有兴隆号的三枚铜钱环环相扣的标识。</p>
“这钥匙是特别定制的,唯有我们认可的人才有资格持有。”</p>
“见到人,见到钥匙,我们才办理兑现。”</p>
“而且,我们这些商号间私下交易兴隆券,也需出示这金钥匙。”</p>
“您的这把是兴隆号特有的,其他的钥匙则各具其商号标志。”</p>
徽商会长展示了他的钥匙,果然,上面刻有徽商的标识,甚至还有姓名。</p>
陈寒对此深感震惊。</p>
这不是钱庄又是什么?</p>
据他所知,钱庄的雏形应是在万历年间,因大量白银流入而兴起,但他未曾料到在此时此刻能亲眼目睹。</p>
这一切,皆因宝钞面额太小,这些商人自行创立了兑换系统。</p>
啊!</p>
林德贵一愣。</p>
在他看来,这已是极好的安排。</p>
陈寒并未多言,各大商号纷纷献上了他们的券票。</p>
整整一千张,每张价值一千贯的大额券,一共十捆,堆积如山。</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