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小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3章 天才之争,恐怖如斯!,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宅小书,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年代越是接近,失真的概率就越低,得出的结论就越准确。</p>

王安石到底做了什么,写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能让他与千年难出一个的苏轼并列?</p>

实在是让人心头痒痒,好奇万分。</p>

“可能天才都是从小就会呈现端倪的,苏轼苏辙兄弟如此,王安石也并不例外。</p>

谁还不是个少年天才了?</p>

王安石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基本只要他读过一遍的诗书,就能脱口而出,讲得头头是道。</p>

可能就是这个读书天赋太惊人了,他一生都手不释卷,有书必读,笔记、小说、经文,杂书、医书、史书,但凡和‘书’字沾边的内容,他都绝不放过。</p>

可能正是因为读书太多,见识太广博,以至于他一生都没能遇到值得他仰慕的老师,书籍就是他唯一的老师!</p>

不知是不是书中的人物太出彩,还是书里的君子太高尚,总之,对书籍的爱好和沉迷,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王安石的交友标准。</p>

某种程度上,王安石对朋友的要求,可能太过严苛了,和现代很多人选择老婆的标准差不多。</p>

不仅要文化水平相当,聊得来,还要对思想品德上有要求,得是个善良温婉之人,这些硬性条件达标了还不够,你还得和他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才能成为他的朋友。</p>

这点精神上的洁癖,可能也为王安石往后遭遇的挫折,埋下了深深的隐患。</p>

他低估了人性的下限。</p>

王安石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有很高的要求,他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去哀叹一个神童天赋的陨落,这篇文章名为《伤仲永》。</p>

简单来说就是在王安石的母亲娘家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出生在农民家庭,五岁的时候都没接触过书写工具。</p>

突然有一天,他哭啼着说要这些书具,把他父亲都惊呆了。</p>

父亲去邻居家借来书具,方仲永立刻就写了四句诗,并且还题上了自己的名字。</p>

全乡人都把他当作天才,但凡指定一个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而且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p>

后来有人花钱求方仲永写诗,父亲觉得这有利可图,就天天带着方仲永到处贩卖诗才,不让他去继续深入学习。</p>

十二三岁时,王安石让方仲永作诗,写出来的东西已经名不副实了。</p>

又过了七年,王安石从扬州回来,再问舅舅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p>

‘泯然众人矣。’</p>

王安石是这么评价这件事的——</p>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人要优秀得多,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上。</p>

但就是这么一个天才,最终还是成为一个平凡的人,。</p>

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一个天才,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p>

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够天资聪颖,本来就是普通平凡的人,还不去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p>

关于这篇《伤仲永》的原文,我贴在了微博上,大家感兴趣可以去阅读观看。</p>

我想说的是,王安石写下这篇《伤仲永》时,自己也不过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却能发出如此言简意赅的劝学之声,振聋发聩,让人感觉像是圣贤文章,你不得不感慨他的少年老成。</p>

或许,这篇文章也是王安石对自己的告诫和警醒吧,在这个年纪有此觉悟,日后干出那么一番事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p>

伤仲永?</p>

很多听众立即就打开微博,找到顾知书的主页,果然在最新的动态里,看见了他新发上去的文章。</p>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p>

看完之后,头皮发麻。</p>

这尼玛哪里像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能写出来的文章?</p>

你说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写的,反而更能让人接受!</p>

而通过这么一篇散文,王安石的形象算是彻底地被立起来了。</p>

一个人读书读到什么程度,才能配得上“少年老成”这四个字,也许从王安石身上,你就能找到最好的答案。</p>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喜欢拍段子,让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在镜头面前,数落爸爸的不是,教导爸爸要省钱、要自律、要学会孝敬爷爷奶奶,要在开车的时候注意礼让行人等等。</p>

这些段子一看就是有剧本的,是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故意为之。</p>

但王安石,他是真写啊!</p>

这篇《伤仲永》一出,警醒的就不是一两个人了,直接影响后世千千万万的人!</p>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指点江山,恐怖如斯!</p>

…………</p>

“天才的圈子总是很小的,王安石最早结识的朋友是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他不但是王安石的同乡,两边家族还有姻亲关系。</p>

王安石在十七岁的时候就认识了曾巩,两人惺惺相惜,时常在一起谈论时政,交流为人处世的心得态度,后来不能经常见面,也会保持书信往来,交往密切。</p>

公元1042年,二十二岁的王安石在科举中进士及第,嗯,在这里插句题外话,苏轼二十一岁中举,苏辙十九岁中举,这几位都是特例,是天才中的天才,不是普通情况,大家千万不要形成刻板印象,以偏概全。</p>

因为像王安石的好朋友曾巩,就‘平凡’多了,他擅长策论,但不擅长考试文章,因此直到三十九岁那年,等到同样注重策论的欧阳修主持科考,他才最终顺利中举。</p>

那一年,曾巩名列第一,苏轼排名第二,苏辙名列五甲!</p>

对,就是这位曾巩,即便身为状元,即便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他身边的这群妖孽比起来,都显得是如此平凡,命运多舛。</p>

也由此可见在天才圈子的争夺里,你想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显赫地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得到多少命运之神的偏爱和垂青,才能在天才俱乐部里获得一个靠前的名次……”</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职场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真的是虚竹

半生行者

血途神殇

闹市喧嚣

你能不能别讨厌

晚睡集团总裁

神魔天元

不爱喝水的虾

熊出没,我有个女友叫纳雅

老道止步

从雷欧开始的奈克赛斯

我诺亚真的没外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