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年关将至
宅小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3章 年关将至,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宅小书,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什么?</p>
苏比被警察逮捕了?还被判了入狱三年?</p>
不是,为什么啊!!</p>
无数听众在故事的结尾,错愕当场,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消失,瞳孔里的震惊就满溢而出。</p>
苏比明明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又是吃霸王餐又是调戏妇女又是抢夺财物又是挑衅警察的。</p>
种种行为都没能让他“如愿以偿”,喜提监狱大套餐。</p>
偏偏在他被教堂的赞美诗感动,生出改过自新念头,决定要重新做人时,他却被意外逮捕。</p>
问题是,从头到尾,苏比在教堂外面,都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啊!</p>
就因为站在那里听音乐,就被莫名其妙地逮捕了?还被判了刑?</p>
那之前他做的那些出格行为,又算是什么?</p>
何等荒谬!</p>
但是,还记得“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吗?</p>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p>
渐渐地,很多人慢慢回过神来,重新审视这个让人错愕的荒唐结局,却发现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p>
看看前面警察的表现吧!</p>
自以为是,不去根据线索办案,也不听旁人的证词,全凭自己的经验办案,寻找符合“概念”要求的犯罪嫌疑人。</p>
对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斗殴,视若无睹,甚至还露出看戏的笑容;</p>
主动献殷勤给高贵的金发女郎搀扶过马路;</p>
为了给自己省事随意捏造一个理由解释别人的不正常行为;</p>
如果是一两个警察做出这种不符合规定,甚至可以说是失职的行为,还能解释说是个案。</p>
但如果一晚上遇见的所有警察,都遵循了这个办案原则,那就并非是用个案能够解释的事情了。</p>
可以经典地上升到整个系统!</p>
要知道苏比所在的地方,还是繁华热闹的百老汇街道啊,可谓是富人云集,纸醉金迷的城市核心。</p>
连在这样的区域,警察都尚且是这种让人失望的表现,那在其他地方就更加可想而知了。</p>
不,也不能完全说是“让人失望”,可能恰恰相反,警察的这种做派,可能更适应这片繁荣的区域才是。</p>
因为,当地的警察,就是一群为了富人服务的存在啊!</p>
只要不影响到权贵的生活,无论你小人物怎么吵闹、斗殴甚至于主动挑衅,他们都能做到熟视无睹,大家没看见就当作无事发生。</p>
可一旦介入到了上流社会,比如受到尊重的教堂,哪怕你一个底层人物只是站在门外,隔着铁栏杆听歌,都是一种罪过!</p>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苏比被逮捕,被判刑,似乎就显得合情合理了。</p>
他错就错在,不应该站在教堂门口!</p>
因为,这个社会,就连宗教都是为了权贵阶层而服务的,小人物,连接受洗礼的机会都不配拥有!</p>
站在那里,本身就是一种罪过!</p>
由此又能引申出第二个问题,苏比身处光怪陆离的大都市之中,但他真的是属于这座都市里的居民吗?</p>
“警察”作为国家机器是法律的持有者和执行者,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政权,是政治文明的象征。</p>
而“赞美诗”则代表着宗教道德的精神力量,牵引着人性的回归,是精神文明的象征。</p>
但以苏比为例子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们,在这两股力量面前,什么也不是!</p>
至此,大家终于都明白了过来。</p>
原来欧·亨利笔下的主角,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p>
并非是从像德拉、苏、琼西这样的正常人,转变成为苏比这样的“非正常人”。</p>
自始至终,欧·亨利笔下的主角都有且只有一个——</p>
那就是生活在那个社会,那个年代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p>
在节目结束之后,周薇在她个人账号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也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p>
“人类社会产生私有制以来,人类便被划分为两类最基本的人群:穷人和富人。</p>
富人理所当然地掌握有比穷人更大的势力、更大的影响力,他们操纵财富,操纵金融,进而操纵一个国家,操纵所有人的精神。</p>
特别是在战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与穷人的鸿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程度,反过来,这种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程度。</p>
在《警察与赞美诗》这篇故事之中,主角苏比不追求劳动致富,反而满脑子想着去监狱过冬这一事件,本身实际上便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鞭挞。</p>
是什么样的社会,会“把人变成鬼”?又是什么样的制度,会让一个曾经拥有美好家庭,拥有崇高精神,拥有正常生活的人,变成惫懒堕落的流浪汉?</p>
苏比和德拉、吉姆、苏、琼西和贝尔门都不同,他被塑造成为一个流氓,一个无产者,某种程度上说,他就是社会的弃儿,被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抛弃,像阴影一样始终游走在社会边缘。</p>
从苏比种种的荒唐举动之中,也许能得出一个残酷的真相。</p>
无论他怎么努力去对抗命运,他可能都始终没办法融入这个生养他长大的社会之中。</p>
为什么这么说呢?</p>
当一个人连进行犯罪都无法被“合理”地送入监狱之时,你如何能够指望他通过正常的努力途径获得安身立命的资本?</p>
正如苏比在结局里所遭遇的事情那样,当教堂的钟声再次唤起他的良知。</p>
当宗教的力量成为他以及类似他的一类小人物最后的庇护所,也成为改造他的灵魂的力量,并给予他诚心面对生活的勇气之际。</p>
当他想要摆脱曾经坠入深渊的堕落生活时,仅仅是一名巡街警察随意做出的一个错误判断,就能轻易打断苏比回归正常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勇气。</p>
可悲又绝望的是,当苏比在三个月后,顺利出狱,重新站在自由的阳光下时,他脑海里还能回忆起今晚听见的赞美诗,还有继续挣脱泥泞生活的勇气吗?</p>
笔者对此保持悲观的态度。</p>
很多人说,不喜欢《警察与赞美诗》的构思和角度,他们认为主角苏比无论是求入狱还是被入狱的种种遭遇,都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就像是被作者刻意安排的那样。</p>
当然,每一个故事里的人物角色,都是被刻意安排的命运,这是客观现实。</p>
然而,笔者认为,在苏比身上发生的偶然,其实更是一种必然。</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