翃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1章,明都往事,翃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放在县里,也就是财政宽裕些,现在也不是过去那些年了,项目直接到县,拨款大都是专款专用,云州多大的地方?够了……”</p>
“啧啧……”,孙立摇了摇头,颇为感慨的说:“要不咋都说温言奇官作的通透豁达,这样的事换做别人怎么也要争一争的,毕竟这么多年精力打造了个省长都高看的工业园区,说拿走就拿走,竟然毫无怨言,唯独惦记的还是自己的下属能不能乘着东风升上去。明明领导都很赏识,却也看不出丁点的喜形于色……”</p>
“这不是现实中的高风亮节吗?”</p>
“得得得……”,见孙立这般说,温言奇忙伸手打断道:“别扯高风亮节啊,你这是把我往供台上摆哩!”</p>
话里又拉了苏梅道:“我们这都是做好了心里打算的,做好了留不住,做不好了烂手里。如今市里肯收了去,就说明我们做好了嘛,这还不够?”</p>
“你说争?和谁争?怎么争?苏梅如今坐在这里,我总不能和她争一番?”</p>
苏梅笑道:“我不争,留在云州是云州的成绩,留在市里是市里的成绩……最不值得争的就是我……”</p>
这句话倒把温言奇说的哑口无言,半晌才说:“也是,创建有你一份,见效也有你一份,这是两头都占了。孙立你说,这第一关都过不去,剩下的几关还过的了啊?”</p>
哈哈……孙立仰头一笑,“说笑归说笑,该承认还是得承认的。云州现在成了热点,都说你会跟着水涨船高的,说实话,没想过走吗?”</p>
孙立说话倒是不避人,这样的话竟丝毫不遮拦的说了出来,也就是苏梅,换做别人,妥妥的敏感话题,怎么答都成了人家的把柄。</p>
张相伟去年许诺过的,等市里班子做了调整,会接任李副市长的话又在心里泛起……</p>
走不走的,什么时候走,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事,但若是要走,此时怕是最好的时候。云州农工业有了起色,省市两级都挂了号。按俗语说,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p>
这个时候不走,再往后还有什么合适的机会呢?更何况从县长算起,已有八年多的时间,太长了……表面上看,云州上下已经养成了唯自己马首是瞻的习惯,背后呢?不走就会挡路,总吃一道菜谁都会觉得腻。已经换了苏梅,还要换个雷文耀么?</p>
相比省里的人大会,温言奇更期待市里会议。因为今年,董平回去人大,李副市长会出任市委副书记,而自己过不了多久,就会接任李副市长。当然,这个仍是秘密,谁都不能讲,云州人讲锅盖揭早了,气会跑掉。</p>
说早了,就怕出个万一,岂不尴尬?</p>
可偏偏,这个万一,还真就万一成了!</p>
一到市里,温言奇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议程,会议并没有新选人大主任的步骤。里里外外的翻了好几遍,人大主任的名字从头到尾都是郑言兴!</p>
没有董平,甚至连副主任都没有董平。</p>
他仍旧位列市委领导名单里,参加这个县或者那个市的讨论。</p>
要知道这两个人,一个作了五六年的人大主任,一个虽说晚些,但也是四年的副书记了。</p>
还不走?</p>
还不换?</p>
现在居然都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郑言兴不退,董平接不了,董平不走,李副市长就接不了,李副市长不走,导致自己无处可去!</p>
孙立那套一环套一环的命运理论,仿佛就是给自己设计的。第一步是张相伟的许诺,第二步还没走,就卡住了……</p>
吹毛求疵的人常把万一挂在嘴边,万一会怎么样,万一了又怎么办,温言奇从不相信这个说法,觉得这都是推脱的幌子而已。</p>
从省里开始到现在,明显的感觉到都在烘托气氛,都在提高温度,没见到人大议程以前,甚至还有些窃喜,不管张相伟走不走,有了省市的重视,再提一级,岂不是喜上加喜?</p>
如今,万一摆在眼前了,你是信,还是不信?</p>
不知哪里出了岔子?还是张相伟从开始就是扯个幌子而已,目的就是单纯的为了提苏梅。</p>
可这实在不符合张相伟的作风……</p>
现在孙立问了,旁边又坐着苏梅,该怎么回答呢?明明自己也很苦恼……</p>
只好玩笑道:“你说水涨船高,谁是水,谁是船啊?我若是船,那也得水先涨,我若是水,又说不通了,船不是苏梅吗……”</p>
又收了下脸,叹了口气说:“也想走啊,若是可以,直接回了明都最好,我来的时候孩子刚上小学,如今都高二了,明年就要高考。现在想来,整个童年唯独少了个我。”</p>
“你也不帮着我吹吹风,什么时候把我弄回去!”</p>
见温言奇这样说,孙立别有深意的笑了笑,又看了看苏梅道:“市领导在这里,你给苏书记说,让她把你弄回明都去,看看舍不舍得?”</p>
“咋还成舍不舍得了……”温言奇一笑。</p>
苏梅却正色道:“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市委肯定舍不得温书记回明都,那不成了人才浪费了?”</p>
呵呵……温言奇懒懒的笑了笑,嘴里重复着苏梅口中的人才二字……</p>
居然成了人才……突然想起原来在厅里的时候,就有过一套理论,万事不能太专业,不能太在行,什么时候都得有个替换的。</p>
做秘书的时候,一门心思爬格子,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搞成了行家里手,从厅里到省里的分管处室,哪里都说写的好,只要温言奇过手的东西,谁都不会再审。沾沾自喜的时候,猛然发现领导离不开自己了,确切的说是离不开自己写的文章了。</p>
后果就是十几年的秘书。</p>
等明白过来,赶紧换了搞法,能不写的时候就不写,能推的时候就推,除了本职工作,其他一律不学。直到培养出了个李正,遇到了章书记,从此才脱离苦海。</p>
现在呢?云州成了张相伟手里的香饽饽,该不会又重蹈覆辙?</p>
总不能真的老在云州……</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