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南巡—杯弓蛇影
堂时物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南巡—杯弓蛇影,乾燕之燕入紫禁绕乾坤,堂时物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目送着那支队伍渐渐隐没于蜿蜒的官道尽头,萧云轻盈地跃上马背,策马而去……</p>
她快马赶回龙舟时,乾隆已经开始正襟危坐的理政见大臣了,于是她便将马匹拴好后,寻了一处岸边的石阶,悠然坐下,双手轻托腮边,静静等着乾隆。</p>
“臣等见过贵妃娘娘!”</p>
“诸位大人辛苦了!”萧云微微点头致意,而乾隆闻声,即刻走出船舱。</p>
“臣等告退!”大臣们纷纷行礼告退。</p>
乾隆在见到萧云的那一刻,脸上的神情瞬间变得柔和起来,眼中的柔情与笑意仿佛要溢出来一般,与方才指点江山的帝王之姿判若两人。</p>
“怎么坐在这儿了?”他轻声询问,语气里满是宠溺,心里也早已柔软,他很享受她在一旁等他处理朝政的样子。</p>
“等您啊!”萧云笑靥如花,回答得简单而直接,仿佛这是他们之间无需多言的默契。</p>
闻言,他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哦?”</p>
“走吧,我带您去看看我长大的地方!”说着,萧云便拉起乾隆的大手,两人并肩朝繁华的市井走去。</p>
“您看,那家脂粉铺子,是我小时候的第一间铺子。可惜那时我还年幼,未曾想过要经营何种生意,便将它租了出去,这一租便是二十年的光阴。”萧云指着一家装饰典雅的脂粉铺,眼中闪过一丝怀念。</p>
“而那边的铺子,则是做桐油伞生意的。他们的伞都是从洛阳那边运来的,因为我家在洛阳那边有一个很大的桐油铺子,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吧,为避免价格受制于人,我哥便招募众多画师与匠人,将桐油产业延伸至伞业制造上,再运至杭州等地销售。”萧云边走边介绍,言语间流露出对兄长的钦佩。</p>
随后萧云一脸骄傲的说道:“桥边那个当铺,是当年陆大哥带我收购过来的,那是我第一次学到做空本钱……”两人漫步在热闹的市井之中,沿途的商贩百姓纷纷向他们投来打量的目光,萧云则大方地将手臂挽上乾隆的臂弯,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这位便是她的夫君。</p>
“前面那个染坊是我自己爱美之后借着家里开起来的,为的是我可以第一个选到自己喜欢的布匹。”萧云略带羞涩地向乾隆笑了笑,继续说道,“城郊还有几处农庄,此时应正值播种之际,我还未及细查这些年的收成账本呢。”</p>
“还有西街最大的药铺也是我家的,不过掌柜无需和我对接,当年阿玛在浙江赈灾时,城中药材价格飞涨,朝廷的救济金都难以满足百姓的需求。阿玛便召集了城中的富商掌柜们,将各大药铺中的苍术等药材全部收购一空,最终将这家药铺变成了官办。那些富商们也因此每年都能获得丰厚的红利。”</p>
“你阿玛此举,不仅稳定了民心,还促进了商贾与官府之间的和谐稳定,真乃大智大勇。”乾隆听着,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这些朝堂之外的细节,他在奏折中是无法得知的,“你阿玛和兄长不仅有商业的敏锐与魄力,更有心系苍生的胸怀。”</p>
“所以我自幼便立志,要尽己所能,为百姓做些实事。”萧云说着,眼中闪烁着乾隆从未见过的坚定,“宁远书院就是阿玛赈灾的时候我出钱搭建的。那个时候一家遭了灾只剩孩子的人家大有人在,我便收留了他们,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好有准备科举的文人,为了给他们凑些赶考的路费,就让他们在书院教书,靠自己读的书和劳动得到报酬,也不算折辱这些文人。”</p>
乾隆听着萧云的叙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他轻轻握住萧云的手,眼中满是赞赏:“你做得很好,这样既能帮助那些贫寒学子,又能让他们自食其力,不失为一种长远之计。”他知道,面前这位女子,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更有着一颗慈悲为怀的心。她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百姓的疾苦与需求,她的双手所触之处,皆是民生的改善与福祉,“你不仅继承了你阿玛和兄长的智慧与胆识,更有着一颗仁爱之心。这份为民着想的情怀,实属难得,我的云儿是个君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