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1章 礼乐还是礼法?八大真传,太玄道尊,指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门下“两相”,秦相李斯,汉相张苍。</p>
门下“两帝师”,楚元王师浮丘伯,汉孝成帝师陈嚣。</p>
荀夫子此般作为,被关外的六国诸子彻底视为背叛,不仅是对六国立场的背叛,更是对儒家的背叛。</p>
为什么这么说呢?</p>
说来太话长了,就省略掉秦国先祖的筚路蓝缕的奋斗过程,只讲结果。</p>
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前的最后五十年内,函谷关内(秦国)一直活跃着法家和纵横家。</p>
而在关外的六国诸子百家则聚集在稷下学宫。</p>
自商君以后,稷下就一直是与秦国对峙的精神世界支柱。</p>
而儒家大宗师荀夫子,则为稷下学宫的祭酒,也就是精神世界的老大。</p>
如今稷下学宫的老大去了秦国,对于六国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当初爱的有多浓,现在恨得就有多深。</p>
然而,不论天下人怎么谩骂,也阻止不了荀夫子的向道之心。</p>
荀夫子在几十年前曾经来过咸阳,可惜当时昭襄王没有认可他的主张。而在当时他的主张也没有后来那么成熟,也还没有开始着书立说。再加上当时秦国的环境和氛围,也容忍不了除了法家和纵横家的其他学派。荀夫子心灰意冷之后,便去了楚国,被平原君聘为兰陵县令,在兰陵那些年,荀夫子才有精力开始着书立说,整理思想。</p>
荀夫子前期一直崇拜孔子的礼乐制度,也察觉到了孟子学说中存在的缺陷。渐渐的,他也看到了儒家的发展已经走入胡同。他知道,如果不走出新的路来,不能跟上世道的发展,儒家会没。这是把自己视为孔子接班人的荀夫子,接受不了的结果。</p>
而更加关键的是,在这个时期,各国都在发生战争,死亡超过十万以上的战争年年都有,死亡超过几十万的也有好几次。这种超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更是让荀夫子内心焦虑,迫使他开始想方设法的寻找人道出路。</p>
荀夫子想要找的,是一条不再那么冰冷残酷、功利至上,又能符合实际、被统治者能够接受的人文之道。</p>
后来的岁月里。</p>
荀夫子一直默默地、冷静地观察天下七国,其中秦国最强,而且越来越强,荀夫子注意到了秦国的底色,那就是法制。</p>
他不再固守儒家经义,他开始学习诸子百家,开始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批评墨家不切实际而又吸收其兼爱思想,批评道家一意玄修而又吸收其朴素唯物主义,批评黄老学派清谈务虚却又吸收其经济思想……</p>
他开始极高明而道中庸,实事求是,宏阔兼容。</p>
从此,荀夫子放弃了他坚持许久的礼乐制度,开始着手绘制一个崭新的制度蓝图,这个新的制度,即将影响后世几千年。</p>
它便是——礼法制度。坚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始于荀夫子,发展于他的弟子,繁华于后世每一个治国之人。他才是真正主导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的那一位。</p>
自此,放眼天下,荀夫子成了学问最高,思想最先进的那个人。所有人都尊他为师,但又不想靠得太近,因为这个人太强,也太可怕了,谁也不知道他会做什么,他会说什么。</p>
当想到,这样一个人,可能会说你不好,那还不如没有这个人。既然没有人敢真的除掉他,那就无视他,供起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p>
这个世上,没有人喜欢听真话。</p>
如果有人说他就喜欢听真话,别怀疑,他要么在说谎话,要么搞错了真话和好话。</p>
真话是,你会死。</p>
这你肯定不爱听。</p>
好话是,别说死,不吉利,开心又一天。</p>
好话,肯定爱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