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一失足成穿越者,方塘梦,仝莓,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平行世界。</p>
华夏国慧南省岗耀地区向明县方家镇公社照前大队第六生产队。</p>
第六生产队,其实就是方家祠堂。</p>
这里的民居特点,就是以大祠堂为一个居住单位,每个祠堂少则十几户,大则几十户,保持着宗族的特点,一个祠堂组成一个生产小队,十几二十几个祠堂组成一个生产大队。</p>
城东大队就由17个这样的祠堂小队组成。</p>
方家祠堂,是一座三进三堂六直的宗祠大院。</p>
正中大门三进三堂是供奉祖宗灵位的祠堂。</p>
现在祖宗的灵位都被收了起来。</p>
后堂改成了生产队的会议室。</p>
中堂改成了生产队的仓库、工具间。</p>
前堂大门两侧,一侧三间屋子改为牛栏,一侧三间屋子改成了砻谷间、舂米间和礅寮(摆放人工踩踏的舂米工具间,里面有石臼、木碓等。舂少量的米用木臼,舂大量的米则用石臼。)</p>
正堂两侧各建有三直三进的侧院,其中东侧第2、第3直,西侧第4、第5直侧院住着方家的子孙,一直一房。</p>
东西两侧最外的一直,即第1直与第6直侧为闲置房屋,现在有些房间改为厕所、牛栏、猪圈或放置老人的寿木等。</p>
现在困难时期,人都吃不饱,除了耕田的牛还养着两头,已牵到前堂的牛栏来养了,边直的牛栏就闲了下来,猪更是没有人养。</p>
另一个,边直的房屋都没有圈进来围墙中来,其中的廊道现在变成了道路,在边直屋里养东西,也不安全。</p>
住人的四直侧屋都有独立的小门通外面的晒谷坪。</p>
内部也有横巷互通。</p>
四直侧院一共住着方姓各房族人17户、77口人。</p>
解放后,成立公社时,他们自成一个生产小队,编为第6生产队。</p>
第6生产队拥有耕地200多亩,其中水田170多亩,旱地30多亩,另外还有一座后山的南半部。</p>
北半部属另一祠堂,即第5生产队。</p>
后山南部一片竹林、一片小树林,南麓山脚有一小片果园,种植有一些柚、李、桃、拐枣等果树。</p>
每当果子成熟时,后山就是方家小辈们的天堂。</p>
方家祠堂前,是一块很大的晒谷坪。</p>
夏收秋收时作为晒谷用,闲的时候有时作为生产队烧山土灰的场地,晒牛粪的地方,也是老人小孩白天玩耍的地方。</p>
晒谷坪南边外与通往别家祠堂大路间筑有一小口池塘,面积大约有半亩。</p>
西有进水口,常年有稻田沟渠里的活水进来,补充池塘里的水。</p>
东有出水口,遇到雨天,雨水一旦水面漫过出水口,塘里多余的水,便顺着出水口的沟渠排入祠堂东面的大青河。</p>
方家祠堂人的饮用水有两个来源。</p>
一个是离祠堂南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口公共的水井,名叫角屋井,附近几个祠堂的人都喜欢到这里挑井水饮用,是井水;</p>
一个就是祠堂东面的大青河的河水。</p>
大青河在非汛期时,水质也是清澈甘洌,沿河的村民,也有不少人挑河水饮用的。</p>
方家祠堂里的人也有爱去挑河水饮用。</p>
除此之外,离角屋井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条新修的防洪渠道,里面流动的水是从雪峰山上流下的山泉水,也很清冽,但少有人去渠道里挑水喝。</p>
原因不太清楚。</p>
所以,这里即使遇到旱灾,也是不怎么缺水的。</p>
祠堂外面的半亩方塘,水质也很清冽。</p>
但族人并没有从这里取饮用水。</p>
池塘进水口边留有几个缺口,是故意用方石砌的,方便大闺女小媳妇在此洗衣洗物。</p>
出水口方向,也有一些人图方便,经常在此冲洗尿桶屎桶之类的。</p>
因此池塘里的水并不是很干净。</p>
约定俗成,进水口洗衣物,出水口冲尿桶,习惯成自然了。</p>
半亩方塘里,养有一些鱼虾,还种有荷莲、菱角。</p>
公社成立前,塘里物产属祠堂公共所有,每年打醮祭祖时清一次塘,塘中的鱼藕用来族中聚餐,多余的或卖或分给族人,由族老决定。</p>
公社成立后,方塘所产归生产队所有,清塘所得,归生产队集体所得。</p>
平时,不准社员在池塘里捕鱼捞虾,挖藕摘莲,但不禁小娃崽们在池塘里钓鱼钓虾。</p>
不过,也没有几个娃崽会在池塘里钓鱼。</p>
大青河的鱼虾多得是,而且个大种类还多,谁会吃饱饭没事做,在自家门外的小池塘里钓鱼?</p>
只有极个别极个别的不放心自家娃娃去大青河玩水的族人,才会把自家的娃儿看得紧紧的,想钓鱼的话,就只准在池塘边钓。</p>
住在第3直侧院中屋的谭世珍一家就是这样的人。</p>
谭世珍的老公早年去世,膝下只有一子,叫方臻钰。</p>
老公早逝,年轻守寡的谭世珍并没有改嫁,而是专心抚养方臻钰长大,并给他娶了媳妇成了家。</p>
媳妇叫腾秀勤,生有一儿一女。</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