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观测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王濬楼船破吴,中国历史故事,文明观测员,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野心勃勃的司马昭不仅篡杀了魏帝曹髦,更灭掉了蜀国,势力如日中天。然而,他尚未来得及挥兵吴国,便因病逝世。其子司马炎承继了父亲的晋王之位,他比父亲更加果断狠辣。短短数月间,他便废黜了魏元帝曹奂,自立为帝,魏国自此消亡。</p>
公元265年,司马炎在洛阳登上帝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他追封父亲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祖父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p>
此时,吴国的皇帝是孙皓,孙权的孙子。他残暴无道,荒淫奢侈,不仅大修宫殿、沉湎美色,还制定严酷的刑罚来欺压百姓。大臣和百姓虽心怀怨恨,却敢怒不敢言。在孙皓的挥霍下,吴国国力日渐衰微。</p>
司马炎登基后,首要之务便是灭吴。眼见吴国在孙皓的治理下民不聊生,司马炎和大臣们认为攻吴的时机已成熟,遂发兵南下。</p>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发起了对吴国的全面攻势,精心布局三路大军,誓要一统华夏。他委任镇南大将军杜预领中央军,首攻战略重镇江陵;而安东将军王浑则担纲东方战线,自横江地域(今安徽当涂一带)对吴步步紧逼;益州刺史王濬则率水师顺流东下,沿浩荡长江直指吴国心脏——建业(今江苏南京)。</p>
王濬,以其深邃的智谋和前瞻视野,在未接到正式攻吴命令之前,便预见了司马炎即将挥师南下的战略意图。为此,他在益州早早绸缪,吩咐工匠秘密打造特制战舰,准备沿长江实施奇袭。这些战舰的规模远超常规,每艘竟能装载两千余名战士,船上不仅配备有城墙般的防护结构,还设有城楼,使它们在水上犹如移动的堡垒。城楼之上,哨兵得以居高临下监视水域,而城墙则为士兵提供了一个能在水上展开攻防战的坚实平台。正因如此独特设计,这些战舰赢得了“楼船”的美誉,成为了王濬水军的一大标志。</p>
在筹备这场秘密造船工程时,确保行动隐蔽是至关重要的,但大自然的偶然却难以完全避免。即便王濬严令保密,木质船只的建造过程中,微小的木屑仍随水流悄然漂流,无意间泄露了天机。这些不起眼的木片顺长江而下,直至汇聚在东吴境内,引起了一位敏锐观察者的警觉——吾彦,一位细心的郡县太守。</p>
吾彦在持续的观察中,逐渐意识到上游不断出现的木屑并非自然现象所能解释,而是某种大规模活动的间接证据。联想到蜀汉覆灭,司马炎新立晋朝,且自身所在的吴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吾彦心中警铃大作。他深信,这些漂流而来的木屑,正是晋国暗中筹备战船、蠢蠢欲动的信号。</p>
吾彦心急如焚,连忙将这一不祥之兆上报给吴国皇帝孙皓,期望能引起重视。然而,孙皓非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警惕,反而嗤之以鼻,斥责吾彦杞人忧天,认为自己才是别人应当畏惧的对象,断言晋国不敢轻举妄动侵犯吴境。面对君主的轻蔑与误解,吾彦虽内心颇不以为然,却不敢公开辩驳,只好默默承受。</p>
知君主无心防患,吾彦决定自行担当,未雨绸缪。他紧急动员手下,在长江沿线险峻位置密布粗大木桩,并以铁链相连,构筑水上长城,意图阻断任何可能的水上侵袭。更进一步,吾彦在湍急江水下暗设锋利铁锥,确保即使有船只侥幸穿越木桩防线,也会被铁锥撕裂,无法通行。一番周密布置后,尽管朝廷态度冷漠,吾彦总算为自己管辖之地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心中的忧虑稍得缓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