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一个人撑起一本期刊
好像是个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0章 一个人撑起一本期刊,重生学霸:我引领科技狂潮,好像是个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就算陈帆有历史成绩,别人也不敢推测其他的猜想是否被证明。</p>
在他们眼里,陈帆灵感足够,但他分配给数学的时间,太少了。</p>
两个收稿编辑又看了看,接下来一连几篇论文,写的内容就比较复杂,并不是很好看懂。</p>
恰好这时候陈帆打来电话:</p>
“论文已经发过去了。”</p>
“你们应该看了吧?”</p>
小编辑结结巴巴:</p>
“看……看了,但没看完。”</p>
陈帆说:</p>
“嗯,看了就好。”</p>
“我们虽然是全新的期刊,但是不能辜负了质量。”</p>
“投稿一定要精挑细选,不要让一些垃圾论文混进来。要逐渐树立华国在科研圈的威信。”</p>
“这些论文,是我前……是我之前的研究,如果版面不够,就拿它们顶上去。同行评审就交给学院做吧。”</p>
陈帆差点说成前世的研究成果,好在圆回来了。这些都是他前世已经通过的论文,前世可以过评审,现在当然也没有任何问题。</p>
小编辑:</p>
“哦,好的。”</p>
陈帆点点头,满意的说道:</p>
“好的。有关碳纤维新材料的实验,是重大创新,该放到封面就放到封面去。”</p>
“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先这样吧。有问题的话,随时联系。”</p>
说完就挂断了电话。</p>
俩编辑盯着一堆论文文稿,又发呆了一会,安排说:</p>
“别傻愣着了,赶紧和学校的教授们约吧。他们不是客串我们期刊的审稿团队吗?”</p>
“嗯好。”</p>
“等一下,先把陈帆教授的论文,按学科分类,再交到有关教授那……”</p>
“……”</p>
陈帆的研究太驳杂了,而且每一个都细枝末节到专业行家才懂的地步,让人忍不住惊奇。</p>
于是,陈帆的论文,在教授们下午给学生上第一节课之前,送到了手上。</p>
“材料化学方面?三篇?”</p>
“离谱!”</p>
“陈教授也太高产了!”</p>
“秘书,通知学生下节课上自习,我要先学习学习陈帆教授的论文。”</p>
有的教授,为了看论文,自己的课都不上了,直接办公室闭关审稿。</p>
…………</p>
数学系也是差不多的情况。</p>
严文仲教授看到陈帆的稿件,直接把自己的研究生都召唤过来。他喜欢和大家一起学习,开个组会讨论讨论。</p>
“陈教授,谁啊?他发的论文,审稿值得严老这么上心?”</p>
“陈帆教授,证明黎曼猜想那个!”</p>
“我靠!”</p>
学生们也匆匆忙忙跑去了。</p>
这位突然发表成果,确实值得关注。</p>
开会说是审稿,实际上就变成了学习和探讨。</p>
因为陈帆新论文的逻辑,大家已经默认没啥问题了……</p>
就这样,《科技》第一期的危机,在陈帆的轻描淡写中解决了。</p>
所有的板块,凡事空缺的,都由陈帆的作品来填充空白。</p>
做排班和插图工作的小编觉得快忙死了,最开始以为工作轻松,现在加班都干不完。后来两个收稿小编一起帮忙,才让期刊在时间内按时整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