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贪吃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章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贪吃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早饭,大人是糠,小孩子是糊糊野菜加茶叶蛋,两个老人一起分了一个。</p>
不过有昨晚剩余的鸭肉,还算是有营养。</p>
后世的糠麸磨得很碎,加上调料,口感、味道还不错,是很多人养生的杂粮。</p>
可对于小孩来说,这东西一点都不好吃。</p>
一家吃完了,差不多到了八点,陈建国雇佣的马车来了。</p>
“二叔,我饿。”</p>
小丫头正缠着陈建国,因为他手里有一块昨晚剩下的玉米面饼。</p>
逗弄了小侄女一会儿,听到门口有人喊他,陈建国把饼给小丫头,一群人一起离开大院,来到门口。</p>
这是“二套”的带棚马车,轮子是从大车淘汰的汽车轮,俗称“胶轮大车”。</p>
所谓二套,就是因为拉的人多、货物多,所以拉车的畜生,多加套一个驴。</p>
这种车子,车轴内加了轴承,加上轮胎,增加了运力,速度也快许多。</p>
“建国哥,东西不多吧。”</p>
马车主是一个年轻小伙子,有些担心自己的马吃亏。</p>
“好,你放心,绝对不会累了马。”</p>
陈建国掏出一盒烟,递给马车主。</p>
俗话说,买不起的骡子,喂不起的马。</p>
马的拉力大,太金贵,不好养活。</p>
驴好养,可力气小。</p>
陈锋怀疑要不是缺少粮食、业务,这位马车主未必会舍得跑那么远。</p>
陈建军拿着袋子出来,马车主帮忙塞到车棚木质椅子里面。</p>
“运输社的同志,贵姓?”</p>
“免贵姓韩,韩福贵。”</p>
马车夫低下身子,拿着烟让陈建军用火柴把烟点着。</p>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支援前线,所有的驴车、马车等全部统一,成立了四九城运输社,承担较大的运输庶务。</p>
截至1959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从建国初期的5.09万辆发展到21.07万辆。</p>
全年全国汽车生产总量为1.96万辆,其中载重汽车产量占1.36万辆。</p>
但中国地大物博,城市太多,这点存量、产量,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平均分配下去,一个城市分不到一百辆。</p>
后世可以实现华夏梦,家家有小轿车,在这个年代,几乎无法想象。</p>
家家有辆自行车,还勉强有希望实现。</p>
1978年以前的四九城机动车总量就几万辆,各个机关、工厂,把汽车看得比命根子还重。</p>
“小锋,怎么样,这马车不错吧。”</p>
陈建国对着陈锋挤眉弄眼。</p>
陈锋无力吐槽。</p>
自己以前的一个轮子,都比它强!</p>
要不是没有图纸、无法解释汽车来源、汽油也是大麻烦,他都想利用空间的分子配置能力,心想车成,用废铁烂铜搓出一辆车来。</p>
‘委屈你了,我的腿!’</p>
老爷子嫌弃道:“你有真本事,给我弄来一辆汽车。”</p>
陈建国讨好道:“爹,我哪有这个面子啊,整个东城分局,也就那么几辆解放牌,局长把他们当成了亲儿子,对他孙子都没有那么细致。”</p>
解放牌汽车,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是当前主要的运输卡车。</p>
“您老有面子,说不定可以——”</p>
“滚!”</p>
“得勒!”</p>
陈建国对着吃着一张他昨天剩余的半张玉米面饼的小丫头挥手。</p>
“小莉莉,过几天见,二叔去上班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