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凄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9章杀入犯,武布中华,话凄凉,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京原来是明朝的陪都,江南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现在作为梁国的王都,不仅是大梁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内外聚集近百万人口,乃是世界第一大城。
这几年来,随着李岩新政,加上五年计划的推行,梁国的经济增长迅速。
如果现在有统计的话,每年经济总量大概能达到八个点的增长,可谓速度惊人。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江南的城市化也在迅速进行,而南京作为梁国都城,整个城市都在野蛮生长。
南京的内郭城,早就无法满足士绅百姓的居住,大批前来南京讨生活的百姓,只能聚集在外郭城,围绕着内郭,形成一个几十万人聚集的棚户区。
秦淮西岸的织工坊,顾名思义,就是最近几年在城外形成的一个以纺织雇工为主的新街坊。
这里居住的都是附近工坊的工人,街道狭小脏乱,房屋低矮,与南京内城宽阔整洁,完全是两个世界。
虽说高欢意图压制士绅大户,但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富的差距,而且高欢的政策只是追求公平,并不是偏袒,人与人之间,还是会拉开差距。
五更,天还没有亮,石开就匆匆起来,准备前往位于工地上工。
石开是湖广常德府澧州人,几年前,梁国和西国在那边打仗,便与家人来到江南躲避战乱。
江南这边人口众多,耕地开发殆尽,人地矛盾比较尖锐。
这些年梁国在各州县搞“讲卫生,除四害”的远动,还组织沿江百姓喝开水,对战血吸虫,使得梁国的百姓寿命增加,新增人口夭折的减少,造成人口飞速增长。
以前向石开这种难民和盲流,梁国政府还能分配屋宅和田地进行安置,可最近就只能让他们自谋生路了。
石开一家来到南京,在棚户区租了个最便宜的宅子,一家三口挤在不到十五平的小房间内艰难度日,好在梁国政府为了解决百姓生计,大肆开办工坊,大兴土木改建街道,修建衙门和改造居民区,给流民提供工作机会。
石开能够吃苦,为了能够让家人在南京立足,他没有进纺织工坊,而是找了一个工地的活。
这活比工坊累,风吹日晒,每天下工时,石开都累到双腿无力,不过工钱也是去工坊的两倍,能够挣到三个银元。
石开没有惊动父母,天还每亮就出来,街道上卖早餐的摊子已经开业,他买了两个大饼,便一边吃一边往工地而去。
现在梁国官员的考核,都以政绩挂钩,以前的无为而治,在梁国官场行不通,官员必须在地方干出政绩,才能够王上升迁。
应天府的知府是从豫东提拔上来的政治明星孙可望,他早前是西国的郡王,投降后从基层坐起,政绩斐然,一路被高欢提拔为应天知府,与夏完淳并称为梁国最闪亮的两颗政治新兴。
今年初时,南直隶三司出现变动,布政使司的阮参政,被调到六曹出任副部级高官,孙可望是最有可能,调入省里为官地方官。
孙可望学习很快,不到四年时间,就已经了解梁国的政治生态,还有国家的运转模式和基本国策。
作为投降过来的官员,孙可望没有可以利用的关系和资源,全靠自身的政绩才能走到今天。
他的能力很强,到任应天府一年,就让府里的税收增加了两成,而且也注意到南京棚户区野蛮增长的情况。
孙可望一方面下令官府,加强棚户区的巡逻,维持各坊的治安,一方面提出棚户区改造计划,拓宽街道,新建公厕,重新建立居民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