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的平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380章 不是亲生,赵氏发家记,平安的平平,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二领头,那么去村里走动也是他的事,今年虽有夏冬两役,但家底厚实的人还是挺多的,足足收了四两多份子。</p>
一般来说,花钱请龙都是一些地主老爷,既是为了彰显自身财力,也为了求家宅平安、财运亨通。</p>
这些人在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望,像唐老爷家,年年都要请舞龙舞狮的来村子里热闹一下,由于都是族亲的缘故,大家伙都跟着占便宜,请龙进屋沾喜气。</p>
其他不富裕的村子就很少有这样的事,上通村靠近小塘村、下通村、赵家村,一有热闹,其他村子里的人都会过来瞅两眼,村里人自然有面子。</p>
赵老头和吴氏这些老辈子都挺开心的,大家伙一把老骨头,凑在一起讲话,谁都没想到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过,当年逃灾的时候多苦啊,李老头伸出四根手指头,“我兄弟四个,还有两个妹子,侄子侄女外甥一大堆,在路上全没了。还不敢随便埋,大半夜的,我和我媳妇把尸体扔河里,如今也快三十个年头了。”</p>
赵老头低着头抽烟,“都过去了,好日子在后头呢。”</p>
李老头壮年时带着一家老小离村,走到最后,爹娘没了,哥嫂没了,侄子侄儿妹妹妹夫,外甥全没了,就连他自己的孩子也死了几个。</p>
赵家运气好,逃的早,跟在几个大户人家后头,虽然饿个半死,但一家子都拉扯着活了,不过刚落户那十几年也苦的不行,看到草根都忍不住挖回家,如今一晃二十余年,再想起那样的苦日子,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p>
众人撒开腿坐在屋檐底下,一会说起今天的收成,明年的农时,过一会儿又议论起各家的孩子,无非是谁家孩子有出息,谁家孩子什么时候娶媳妇。</p>
聊到上山打柴的人归家,烟囱飘出白烟,妇人站在门口扯着嗓子唤儿回家。</p>
赵老头也慢悠悠的起身,李老头突然叫住他,“老赵,你家做了米酒没有?”</p>
吴氏有一手做米酒的好手艺,一样的酒曲糯米,她做出来就香甜清爽。</p>
刚到上通村的那几年,赵老头在大晚上的时候还挑着担卖过酒,大家伙手上也没钱,都是拿蜀黍苞谷换的。</p>
后来虽然不卖酒了,但也会做几缸自家吃,只是近几年上了年纪,做一缸坏一缸,吴氏就没再费粮食。</p>
赵老头神情黯淡,“人老了,做不动了。”</p>
李老头没再问,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走了。</p>
人倚黄昏,渐开天晓。</p>
虽然说二婚不办酒席,但两家人坐在一起也要开四五桌,赵氏不在,许氏不顶事,许灵桃还在月子里,赵家女眷便只剩杨氏和连春儿,两人的手艺都不怎么好,就请了林二嫂和白氏帮忙忙活。</p>
午食就是家常便饭,大下午才收拾鸡鸭,该蒸的蒸,该炒的炒。</p>
酒席少不了烧肘子和羊肉,赵二郎还从下通村买了几条鲜鱼,炖着家里的大豆腐。</p>
又有新发的豆芽和地里的菘菜,剩下的干笋子,干菌,酸长豆、腊肉腊排、咸虾等,也做了十二个菜。</p>
赵老大兄弟几个驾着车把花家人接过来,花莲儿穿了一身枣红色的衣服,头戴银钗,唇点胭脂,添了几分艳丽之色。</p>
车子在院门口停下,只放几挂鞭炮热闹两下,不用拜堂,见过长辈和亲戚后,就坐在一块吃饭。</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