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小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0章 封赏,不见长安,家中小五,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开隆微微点头示意,内史令欧阳朋便心领神会的转过身,站在御前,面对众人打开了手中的诏书:</p>
“门下:</p>
人臣之主,抚有四海,以安黎庶为念,以兴邦国为志。祖宗之业,即有万方,思得贤良之士,以共治天下。</p>
今右相、尚书令、河道转运使、太子少傅、金紫光禄大夫韦信,自入相以来,历十载有余,出入禁中,共商国事,未尝有阙。忠贞之心,勤勉之行,亦如诗经所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p>
尚书有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右相之勤勉,实符斯言,以民为本,以国为重,深得百姓之拥戴,百官之敬仰。其名望之威,非一日之功,功绩之盛,寔为国家之福,朕心甚慰。</p>
朕思古之人臣,周公之辅成王,召公之弼武王,今右相之贤能,实可比肩。特下此诏,封韦信为汾阳县公,食邑六百户,食俸二千石。赏瑞宝(红珊瑚)十株,玉璧、如意、金镶镯四对,雕花金盆、金盘、金杯一套,车驾两副、马八匹,京师宅邸一座。同赐金万两,古玩玉器十件、御画八幅,婢女、仆役各二十,生口(奴隶)百人,以彰其功。</p>
进官位司徒,留右相、河道转运使之职,加光禄大夫,赐锦袍玉带、远游冠,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位在百官之上。望百官,以为榜样,勤勉政事,共图国家之昌盛。</p>
鸿仁二十年阳月(十月)十二日</p>
内史令臣欧阳朋宣,内史侍郎臣杨友奉,中书舍人臣百里策行,纳言臣莫刚功、黄门侍郎臣孙崇强、给事郎薛廷才等言。</p>
谨奉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p>
鸿仁二十年阳月十四日”</p>
欧阳朋将诏书读完,满座众人皆是哗然,此番封赏之厚,恩宠之重,实乃罕见。首先一个汾阳县公的爵位就不必说了,拜相封爵,这可是多少人臣的梦想;其次是官位,左光禄大夫(正二品)是加官,更多是一种荣誉,但司徒就不一样了,正一品大员,位列三公,可开府立署,并有权自行任免僚佐,且不需要经过吏部的审批同意;最后则是那句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位在百官之上,直接硬生生将其地位拔高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这些相比,那些金银财宝之类的赏赐反而不重要了。</p>
要知道韦信之前虽然是右相,但内史省(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的内史令(内史省长官)、门下省的纳言(唐改为侍中,门下省长官)、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一般任副宰相,宰相之位有空缺时也可补任)都兼有宰相之职,而如今韦信竟然要压他们所有人一头了。</p>
不过也有人嗅出了不同的味道,韦信虽然进位司徒,却失去了尚书令这么一个实权位置,要知道隋唐之际的司空,权力早已被六部九卿剥夺,更多只是一个荣誉象征,给人一种明升暗降的感觉。</p>
“臣叩谢陛下天恩。”韦信叩拜领旨谢恩,心里则一直在琢磨着诏书中的那句“名望之威,非一日之功”,要知道这位陛下执掌朝政二十余载,奉行的一贯主张是政治平衡,绝不会允许有人在朝中一家独大,而如今的自己,是否已经功高震主了呢?</p>
至于官位上的明升暗降,韦信倒不在乎了,他本就打算做完这件事后,就向皇帝致仕,告老还乡的,实际权力什么的,还是趁早交出去为好。</p>
韦信领完旨回到席位,还未坐下,太子便举着酒杯大声说道:“诸位大人,韦相这次加官进爵,就封汾阳县公,实乃一件喜事,让我们一起恭喜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