眀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九四章 军校,大魏春,眀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承志没有特地强调过,所以麾下对他的称呼五花八门。
如李氏家臣自然呼他为郎君,如皇甫等旧部,则呼他为将军。而之后归附新臣,如来自秦梁二州的任氏、赵氏等,则又呼他为“国公”。
而如李始良,虽是嫡亲伯父,但至多也就是私下与他相处时,唤他一声“承志”。但凡议室、秉报之时,自然也是尊称。
所以别看张信义大言不惭,敢在达奚面前呼李承志为“妹婿”,但真见了人,便是借个十个胆,他也不敢造次。
他恭恭敬敬的站下堂下“将军,达奚已将六镇降民处置妥当,各部首领、族长皆无怨言,颇为信服……”
李承志只是轻轻点头,又嗯了一声。
达奚干好了才是天经地义,干不好才叫出奇。
他做了那么多的铺垫,让李显当了那么久的坏人,达奚要连这个好人都当不好,那也就太失职了。
见李承志不置可否,张信义又有些患得患失“就是不知,之后会不会有隐患?”
隐患?
张信义的隐义,指的应是给达奚的权力是不是大了些?
其余不论,六镇亲附之民多为未汉化之胡族,并已逐步被胡化的汉民。达奚顶着奚康生这杆大旗,一时风头无二,若是过于放权,难保不会尾大不掉。
李承志微微一笑,由衷的赞道“至多月余,李丰就会班师,李亮在兵工厂的差事也能稍缓一缓,到时还会扩军,我自然会做安置,你大可不必担心……”
又要扩军?
张信义只当是李承志为了安置那万余六镇丁壮,却不知李承志是想军改。
如今的西海,沿用的依旧是元魏的军制一卫共一万兵,分为十军(营),各一千人。一营两旅,各五百人,其下又分五队,各百人。
其余不论,只是一卫十营,就不是一般的臃肿。也不只是李承志如此以为,而是凡领军之统帅无一不知。是以元魏以后,卫逐渐缩小编制,直至唐时撤消卫,化为约千人左右的折冲府。
既然迟早要改,那还不如早改。
李承志准备尝试一下相对扁平化的二二制一卫两府,一府两营,一营两旅……加上后勤兵种,每卫差不多五千人。
缺点暂时不知道,但优点显而易见易管理,易通讯,易倥制,晚指挥,适合小规模机动作战……
如此一来,就可以乘机扩编旧军,将战兵一军分为两军,一营分为两营,而后补以新卒。
到时这万余六镇民壮皆会打乱编入各营,使其成为一般散沙。是以便是封达奚为卫将,所统之兵也是旧中的新,且旧多新少。
再者凡旅以上之将领,皆为李承志精挑细选,无一不是唯李承志马首是瞻之辈,便是达奚脑生反骨想做点什么,也要看下面的人答不答应。
听李承志早有准备,张信义略有些惭愧“是属下莽撞了……”
“防患于未然自然是好的,你有此心,殊为难得,怎能是莽撞?”
李承志惠尔不费的夸赞着,“日后但凡察觉我有行差踏错,或是有不妥之处,尽可来谰……”
这就有点鼓励下属打小报告的意味了,但李承志也是无奈之举。
不看凡西海上下,凡高层军将、官员,李氏已达六成。如早些不进行分化,或是树立新派系,难保有一日他不会学朱元璋对付淮西集团一样,大杀特杀。
因为苗头已经出现了……
暗暗叹息,李聪又在堂外秉道“郎君,诸位将军已在大殿恭候……”
“好!”
李承志站起身,邀着张信义,“一道去吧!”
张信义起身应是,紧随其后。
关衙高有五层,凡西海之军、政两部,在城中皆有衙房。每日辰时,各部首脑皆须与关城三楼的参事堂点卯、参会。若无它事,才会回各衙署理事务。
至戌时初,凡未外征之军,自卫将之下,旅帅以上,皆须至关城进学。
讲学的自然是李承志。
他有自知之明,清楚若凭心而论,自己的军事才能至多也就是半调子的水平,所谓“名将”之名,不过是站在后世先贤肩膀上侥幸得来。
所以他便集百家之长,令自周始至如今的兵书典籍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后世一些浅薄的见识,来给兵将授课。
好在他的威信已然深入人心,许多人更是将他当做神邸一样膜拜,是以就算偶有偏差,一众军将也只会坚定的认为是自己的理解了问题。
而更多的人,则对他感恩戴德。
只因予古代而言,也就李承志这种异类才会无所畏举,将兵法倾囊相授。
即便强枝弱干的南北朝时期,因为中央集权不足,不得不对世家门阀私蓄部曲、私铸兵甲的行为眼只眼闭只眼。
但若是一经发现有世家私授兵法,就算是彻底撕破了脸,也定讨不饶。
世家门阀同样如此莫说外人,非嫡系子弟,你连碰兵书典籍的机会都没有。
不然何至于那般多的兵法失传?
即便是一些小门小户、或是机缘巧合骤然壮大,但底蕴不强的豪强,也只是听过《孙子》、《齐孙子》、《尉缭子》之名,却不知其中写了什么,讲了什么。
所以更不要说寒民、庶族、劳苦大众了。
而这些人,要在西海占大多数,而在李承志的军中,更是占到了绝大多数。
说贴切此,凡军中基层军管,有九成以上已对李承志五体投地,只恨找不到机会肝脑涂地,以报万一。
他这是效防的常凯申校长的那一套有没有用,先抓在手里再说。教的对不对,先把位置占牢。
所以,创镇夷大学之前,李承志先建立了西海武学,自任校长。
博士倒有许多,均由曾领军作战,且多有胜绩者担任。如李始良、李松、李亮、皇甫让、李孝先等,主要传授作战经验。
过上些时日,待达奚将差事捋出头绪,也会让他来授几堂课……
今日来听课的,是皇甫让为卫将的丁卫。因皇甫让去了吐谷浑,一应事务由副将李孝章暂代。
李孝章为李孝先、李孝严二人的从兄,此人不似李孝先一般智计百出,但胜在沉稳。于泾州起兵时,他便是队主,而后随李松遁至西海,之后硬是一刀一枪,稳打稳扎,成为李松麾下五军主之一。
第一次扩军之时,出于平衡的目的,他便擢李孝章做了皇甫让的副手,二人倒是查得益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