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6章 就非得分个派别和山头?,带我去远方,坐望敬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么说,我在香江还有了些名气?”林朝阳笑着问道。</p>
“也就文学这个圈子有些名气,你问普通市民是没人知道的,还得努力啊!”李翰祥挖苦了他一句。</p>
林朝阳点了点头,“懂了,就跟你在内地的名声差不多。”</p>
李翰祥顿时语结。</p>
翌日上班,洪子成下午没事跑到了图书馆,问林朝阳:“朝阳,你对《文艺研究》上批评《梵高之死》的文章怎么看?”</p>
“什么怎么看?”林朝阳一脸茫然。</p>
“你还没看?”</p>
林朝阳摇了摇头,“批评就批评呗,这不是正常的吗?”</p>
洪子成见他并不了解情况,说道:“这个批评可不一样……”</p>
“怎么个不一样?”</p>
洪子成便把情况解释了一遍,事情说来话长。</p>
今年二月份,美学学者李泽后在《文艺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画廊谈美》。</p>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为近几年萌生的一些文艺形式和文艺青年们做辩护,文章说这些青年们的思想和情绪都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了自身的情感和心声。</p>
仅就文章内容而论,并没有多大的问题。</p>
但结合了前一年《今天》停刊、星星画展被点名批判后的种种迹象,这篇文章引起了一部分文化界保守人士的不满。</p>
《今天》也好、星星画展也好,在文化界被许多人视为是散布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和腐朽没落思想的精神WR,李泽后的这篇文章无疑是在试图给这些人正名、翻案。</p>
文章发布之后,很快就有人发文进行了批判,然后引起了一阵激烈的讨论。</p>
本来这事跟林朝阳也没什么关系,可就在这个月,《中国青年报》上突然发表了一篇题为《从<梵高之死>看艺术的开放与包容》。</p>
文章列举了《梵高之死》中的部分情节,用以诠释笔者自身的观点。</p>
文章中说:小说中的梵高为了艺术疯魔虽然仅是个例,但也说明了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需要付出和消耗的心力,将之轻易的归结为精神WR,是不负责任的行为。</p>
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艺术,应当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不应受到过度的政治干预,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需要多样性和开放性。</p>
过分强调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带来精神污染,很可能会抑制文化和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不利于国家的整体进步和民族自信的提升。</p>
在文化界的讨论中,我们应该遵循科学原则、艺术创作准则,切忌上纲上线,过度解读,对个人自由和权利造成侵害,我们应当吸取历史经验,不要走老路、走回头路。</p>
双方论战,林朝阳的作品被一方提及作为论战的论据,那么另一方自然就要进行驳斥。</p>
本来在文学界评价颇高的《梵高之死》,从上个月开始突然就遭到了一些人的批判,而这些批判文章多是对小说进行了泛政治化的解读,被许多人打上了“自由派”的烙印。</p>
听着洪子成描述完具体情况,林朝阳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委屈。</p>
“这帮人是不是闲的没事干?”</p>
看着他无辜的表情,洪子成哈哈笑道:“你也别觉得冤枉,人家拿你的小说说事,也证明你小说写的好嘛,别的小说人家怎么没提呢?”</p>
“这么说,我还得谢谢他们?”林朝阳用反讽的语气问道。</p>
洪子成不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道:“你不打算回应他们一下?”</p>
对于洪子成他们这些高校教师来说,因为嗡嗡嗡的缘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厌倦了过去以政治为纲的模式,心中多多少少还是向着自由派倾斜的。</p>
林朝阳看了看他,“你是Y边的吧?”</p>
洪子成有些心虚,迟疑的点了点头。</p>
“你是哪边的?”他问。</p>
“我哪边也不是,这两边的观点我都不赞同。”</p>
林朝阳刚才在听洪子成陈述的时候就知道,这便是后世那场著名的“反精神WR运动”的萌芽期。</p>
眼下还只是文艺界的辩论而已,等到强力人物表态之后,这场运动将会轰轰烈烈的持续三年时间,国内文化界一度风声鹤唳。</p>
林朝阳自问立场与这两方都不相同,如果非要说的话,他还是偏保守一方的。</p>
但问题是,他对于两方观点都有不认可的地方,所以也没办法表态,因为很容易被人骂成是墙头草。</p>
前年他发了一篇《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无意之间参与到文学界的争端当中,这回他吸取教训,坚决不参与到这种无意义的争辩当中。</p>
“泛政治化的做法我不喜欢,过度自由我也不喜欢。我们中国人总讲中庸,这群人却总喜欢走极端。”</p>
洪子成大概明白了林朝阳的态度,“你这个属于温和保守派!”</p>
“就非得分个派别和山头?”林朝阳无语道。</p>
他的话让洪子成愣了一下,面有愧色。</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