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6章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76章,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佚名,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本官现在念一遍,晚点大明日报会刊印的,耐心等一等!”</p>
“一甲第一名,刘理顺,河南杞县人!”</p>
……</p>
一刻钟后,翰林承旨将一百六十八名进士名单念完,嗓子都要冒烟了。</p>
“状元竟然是刘理顺,太不可思议了,千想万想都没有想到会是他!”</p>
“此人是我同乡,二十四岁中了举人,以后的七次会试全都落榜了,没想到这一次竟然直接中了状元,我还以为要到九次呢!”</p>
“为啥是九次?九是数之极呀,再说了,从唐以来,你们算算有哪一位参加过七……八次会试?”</p>
“八次?我的天啦,这要是我,早就决了仕意,有这个决心和毅力,做点啥不比科举强?”</p>
“榜眼是左懋第,此人也没有听说过呀!”</p>
“我的天啦,刚刚看送归的队伍就猜测录取的人数少,但没有想到竟然会少到这种程度,竟然只有一百六十八人。”</p>
“有问题吗?大明一朝至今历经十六帝,代宗前的太祖、成祖、宣宗、英总,基本每科都在百人左右,也就是代宗之后人数稍增,每科在三百人左右。</p>
老夫若是每记错的话,洪武二十四年辛未金科,只录取的三十一人,这一百六十八人不算少了。”</p>
“话虽然这么说,但毕竟这次是一万三千余人参考,平均下来……近八十选一,历年可都是十到十五选一,足足差了七八倍。”</p>
“别说是七八倍,就算是十七八倍又能咋滴,陛下录取的是要真才实干的人,而不是以参考人数来论的。”</p>
“对,若是按人数来,那每一科的人数都可能从四千人左右增加到六七千人,科举的意义在哪里呢!”</p>
“的确如此,盛世到来,更需要的的有才之人,宁缺毋滥!”</p>
“崇祯四年辛未金科,我愿称之为大明立国以来最难金科,没有之一!”</p>
“赞同!”</p>
“附议!”</p>
……</p>
“走了、走了,人太多了,挤也看不到,不如去各自省份的会馆看看吧,</p>
万一有同乡、认识的人中了进士,都是恭贺一下,拉拉关系,即便官场上帮不上忙,私人的事情呢?”</p>
众人一听也的确如此,慢慢的散去,但依旧是有大量的人朝着皇榜挤去。</p>
一百六十八名新晋进士在经历了琼林宴、上表谢恩、授新科进士官等诸多环节之后,崇祯四年辛未金科的热闹终于……息了下来。</p>
不是没人讨论了,只是被另一件期待已久的惊天大事给盖了下来。</p>
www.yqxsg.cc。m.yqxsg.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