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时红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0章 蝉音的反转,天!夫君是个大反派,刹时红瘦,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如愿落网之后,贾高松并非没有做好顽抗一时的准备,但入狱后的次日,他就收到了一个狱吏鬼鬼祟祟通报的消息——被他们翘首以盼的兴国公未曾回朝,谁知死对头湘王竟然这么迅速赶回,并当众宣称立时召举朝会,要当着文武百官面前把密切相关的两起事案理辩明白,所以贾高松无法等到刑讯逼问后再如实招供这一顺理成章的时机了,他只能立即坦白。<r/>
<r/>
而贾高松之所以相信狱吏的通风报讯,是因狱吏说出了关键点。<r/>
<r/>
“小人乃是获令于莫相公。”<r/>
<r/>
贾高松极有自信的是他乃辽国细作的身份唯有兴国公等知情,并不曾让湘王怀疑,所以哪怕他这回“自作主张”且罪行败露的行为一定会引起湘王一方的疑心,对方却不可能锁定他是莫相的人手,于是贾高松得出了结论:如果那狱吏乃是湘王指派,对他施以诱诈,一定会谎称沈炯明抑或金敏的名义,绝无可能笃定是“莫相公”。<r/>
<r/>
所以贾高松此时的辩解竟然是:“某现今虽是大辽的臣子,奉我朝君帝之令,协佐湘王行事,但贾某毕竟是卫人,当初是因走投无路才不得不降辽,原本并未想过尚有归国的侥幸,再获得此等侥幸之后,内心也并非没有挣扎。<r/>
<r/>
无奈则是,我的高堂和妻小皆被辽帝扣留为质,为了血亲家人的安危,不敢有违辽主之令。湘王当初意图借福宁阁事案嫁祸予沈相臣等人时,我已知湘王意图篡位,心中越发犹豫,因这一犹豫,不想却被湘王洞察,为了打消湘王的疑虑,更是为了尝试着阻止湘王的恶行求个两全之策,我便假称,湘王这一计谋乃是铤而走险,万一节外生枝,先前的种种谋划都将付诸东流,但湘王急于求成,并未听纳稳妥为上的劝言。<r/>
<r/>
当湘王决意再征襄阳,临安城中果然出现了变故,湘王和湘王妃万万不料蝉音已然倒戈,湘王妃仓促下令让贾某杀人灭口,贾某当时已知就算得逞,贾某也必然在劫难逃,,势必是会成为弃子。<r/>
<r/>
湘王妃当时安慰贾某,原本湘王无非是利用蝉音而已,当目的达成,蝉音也会成为弃子,所以从一起初,就埋下贾某原为蝉音引荐才与湘王结识的前因,只要贾某将蝉音刺杀得手,湘王妃可立时安排贾某平安回到辽国,在卫国,就成为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销声匿迹的凶徒,沈相臣等无凭无据,不能再继续指控湘王。<r/>
<r/>
湘王妃毕竟是女流之辈,太过低估了贾某。<r/>
<r/>
蝉音虽不知贾某真正的身份,可怎能不知贾某自从结识湘王以来,便被湘王当作心腹幕僚?贾某约蝉音在游苑碰面,蝉音既已倒戈,当然会心生防范,贾某料到自己绝无可能侥幸脱身,势必会被当场逮获。<r/>
<r/>
贾某若不如实招供,湘王妃只要狡辩贾某从来就是沈相臣的党徒,是沈相臣指使贾某把蝉音灭口,就能祸水东移,湘王妃笃定贾某为保家人平安,不敢招供实情,如此湘王一方只不过舍了贾某这枚棋子,就能达成所图。<r/>
<r/>
但贾某早已洞悉了湘王乃心机狠辣之人,将贾某置于死地之后,他为防后患,必定斩草除根,只要湘王主张将贾某的高堂妻小斩草除根绝后才肯履行诺言,助辽国侵吞卫国江山,辽主当然会毫不犹豫的答应这一条件。<r/>
<r/>
贾某已被湘王湘王妃逼入了绝境!<r/>
<r/>
贾某一来为了保自家老小/平安,再则也实不愿眼看卫国社稷崩亡,万千百姓黎民步贾某之后辄,于绝境之中,心生一计,那就是如实招供,尽力摧毁湘王的阴谋,哪怕某难逃一死,但相信官家、兴国公总会感念某悬崖勒马,避免大卫社稷江山惨遭浩劫些微功劳,在铲除湘王此一毒疮后,能够竭力说服辽国释放贾某的高堂妻小。”<r/>
<r/>
这一番话中的情理,听来还真讲得过去。<r/>
<r/>
“湘王妃如何说?”葛时简似乎也像被说服了。<r/>
<r/>
芳期被点了名,却冷静得很:“我并没有指使贾高松杀人灭口。”<r/>
<r/>
葛时简不待沈炯明党徒说话,立时道:“我相信湘王妃的话。贾高松,湘王府有数百府卫,若湘王妃真有意将蝉音灭口,绝不会只指使你一人行凶,依你的招供,哪怕湘王妃真是打算借你的名义约蝉音往秋华苑,为防你失手,必定会让府卫同往,这是其一;其二,告知你湘王会于今日在朝会上理辩的狱吏,已经向本官坦言,他原属内察卫,听令于穆侍郎,贾高松你何故隐瞒是得狱吏通风报讯,方才决意承认罪行?”<r/>
<r/>
沈炯明和金敏本不知还有狱吏通风报信这么个枝节,闻言神色俱变。<r/>
<r/>
贾高松也是心中一沉,但他毕竟是个“专业人才”,极快作出了应对:“某不明大尹所指,某在狱中,从无什么狱吏通风报信。”<r/>
<r/>
“那本官再问你,你称你为辽国细作,奉辽主之令听令于我朝的湘王殿下,那么,除了刺杀蝉音之外,你还佐助湘王做成何事?”<r/>
<r/>
“大卫的九地叛乱,本为湘王挑生,而湘王正是利用贾某手下的细作才挑生这起叛乱。”<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