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宗藩隐患
霸道总裁胖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 宗藩隐患,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霸道总裁胖总,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过数次随驾亲征,朱棣甚至亲切称呼其为“杨学士”。</p>
新君登极,加官太常寺卿,本月又加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p>
金幼孜,履历与杨荣基本一致,上月加官户部右侍郎,本月再加太子太保及武英殿大学士。</p>
黄淮则比较特殊,刚从诏狱出来不过一月,皇帝升其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配合杨士奇辅政内阁事务。</p>
最后的夏原吉,倒是与黄淮、于谦类似,为人性格刚直,甚至敢于公然反对北伐,然后就被盛怒的朱棣投入诏狱。</p>
同样也是等到朱高炽登极了,这才官复原职,虽然没能入阁辅政,但却提出种种为国节流的政治举措。</p>
比如广开海禁,片板不得下海,免除赋役,让百姓休养生息,迁都南京,减少战争,节省漕运开支……而且普遍都得到了朱高炽的赞同与支持。</p>
可以说,这五人目前便是朱高炽这位新君如今的核心政治班底了。</p>
“朕今日召集诸卿前来,却是得到了一封奏章,一封关乎我大明百年国运的奏章。”</p>
朱高炽说着,就将案上的密奏由太监发下,交给杨士奇五人传阅。</p>
一听竟是关乎到大明国运,五人都是眉头微动。</p>
杨士奇作为内阁首辅,理所当然第一个阅览。</p>
在恭谨接过奏章,才翻看几页后,杨士奇初时疑惑,紧接皱眉,随即便是大为震撼。也不去看完,就急匆匆询问道:“陛下,不知此奏是出自朝中哪位臣僚之手?”</p>
朱高炽摇头:“此奏非是来自前朝,而是出自天牢。”</p>
“天牢?”</p>
杨士奇有些意外。</p>
朱高炽随即便将天牢与林煜之事,向杨士奇五人和盘托出,包括此前交付内阁、工部拟定,以“束水攻沙”为新切入点的治河理论。</p>
本来杨士奇听到天牢就已经很吃惊了,如今一听陛下之前得到的计策,以“束水攻沙”来大治黄河,竟然也是出自此人之手。</p>
杨士奇沉默许久,才叹息道:“此人的确为国之栋梁,都察院于御史所言不虚。”</p>
朱高炽微微点头:“只是如此栋梁之才,如今却为天牢死囚……”</p>
没人接话,也是不敢接。</p>
谋逆大案,可不是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p>
除非皇帝亲下圣旨,否则就算内阁出面,也实在不好插手。</p>
对此,朱高炽也未多说,如何处理这件事,暂且不着急。</p>
现在的重点,还是在于林煜说的大明边防隐患问题,由削藩带来的严重后患。</p>
若按林煜的说法,削藩破坏了洪武时期的塞王九边防御体系。</p>
虽然永乐帝及时弥补,但破漏的墙壁就算修好了,也不可能恢复如初。</p>
再加上大明五次北伐漠北,又严重损耗了财政国库。</p>
照这样下去,大明边防可能用不了百年,真的会严重废弛。</p>
届时但凡有草原异族崛起,顷刻间就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p>
用林煜的话来说,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p>
这可不是什么好归宿!</p>
而迁都南京,林煜同样也不认可,一旦迁都南京,那本来还有三百年国运的大明,可能立刻就得分崩离析,到时候能有个南朝都算运气好了。</p>
朱高炽现在无比庆幸自己没有着急迁都,就连旨意都没下,只是放出了点口风消息。</p>
于是针对林煜的问题,召集内阁能臣们集思问策。</p>
杨士奇皱眉苦思,另外的杨荣等人同样也是沉思无言。</p>
他们都是文臣,不说对兵书一窍不通,却也最多只能看得懂军报文书。</p>
对于战略兵事,连朱棣这种顶级战略家都没想到,也没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来想办法,属实是有些难为人了。</p>
朱高炽见无人开口,虽有失望,却也没有表露。</p>
正要开口宽慰众臣,突然夏原吉抬起头来。</p>
“陛下,臣有话说!”</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