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9章:吃饭睡觉都是杨集的错,大隋主沉浮,碧海思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色晦暗,此刻雨势又大了起来,雨水淅淅沥沥,整座大兴宫被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无数灯笼、火烛将这座人间至尊至贵宫阙渲染得灯火辉煌、形同白昼。哗啦啦的雨声、水声之中响彻了每个空旷、幽深的殿宇,充满了写意。
承庆殿中,执掌这个天下的大隋君臣仍旧在商议着临时的议题,杨广也想不到杨集仅凭奇闻逸事就先后断定青州、倭国富含金银铜。而两地之中,倭国的矿藏竟尔比大隋青州更丰富、更容易开采。对于这样一个对比结果,杨广心中感到异族不爽,他倒不是垂涎倭国金银铜,而是单纯觉得不爽。毕竟大隋作为天下霸主,可是在矿藏方面竟然不如区区一个小国,这要是说出去,他都觉得丢人、他不好意思说大隋是霸主。
他杨广虽然是个当皇帝的人,却也管不了金银铜铁长在何处、管不了何处多、何处易开采;但是,他管得了人,既然那两个矿藏长不在大隋本土之地、又离大隋和百济比较近,那就让军队打过去,然后将之收入大隋版图之中,这样就是大隋的了,他的心也平衡了。
庆幸的是,杨广好歹不是失去理智的疯子,心知倭国矿藏哪怕再容易开采,也不是一时半会就有产出的;而且海上风浪始终是一个天大的隐患,贸然杀过去的话,有极可能使王世积的旧事重演。
但是一些准备还是必要的,如果了解了海上的海图、海浪、「季风」,一切就都好办了,而国家军队日后若是打开一个良好局面,大可将矿藏承包给世家门阀开采,他就不信在座这些人对于金银铜无动于衷。
你们不是爱争吗?你们不是眼红青州的金银铜矿吗?我现在给你们画一个更大、更肥美的饼,就不信你们不动心。至于他们以后如何开采、矿工从何而来,那就与他无关了,只要他们不祸害大隋子民,他可以通通不管。
不过一切的一切都要军队先行,并且要让这些人看到希望,如果无利可图,他们是不会跑到海中心去争的。而这,又涉及到军队调动、军权的交替更行迭。
「圣人,我大隋乃是文明之邦、礼俗之国,素来与邻为善,我们民族在与异族交流之时,更是讲究和平共处、互利互惠,然而总有一些异族将我们的仁慈、仁义当作软弱。对于这一类异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力让它知道大隋不是不怕打、不是不能打,而是懒得打,一旦打起来,我们就要让他们知道大隋如果烧、杀、抢、掳获起来,连自己都怕。」
就在众人因为「倭国多金银」这消息而各有所思之际,杨集说话了。他说完了冠冕堂皇的话,话音忽然一转,以一派理所当然的口吻说道:「正所谓天与不受,反受其咎,既然本州岛「岛根县」「石见银山」、本州岛「佐渡岛」富含大隋稀缺的易开采的金银铜矿,而倭奴弹丸之地、蕞尔一国妄自尊大,派遣假使臣羞辱大隋。我大隋理应教一教倭奴怎么做人,如果他们实在不会做人,那就让他们做矿工、做鬼好了。」
「然而海上行舟,终是不如陆地安全、方便,陆上军队也飞不过去,所以这个时候,一支纵横四海的水师就有必要组建了。要是有了一支强大水师、并部署在青州一带,我大隋不管是去百济、新罗、倭国,还是威慑实力雄厚的高句丽,都将十分方便。」
杨集也不知杨广此刻打什么鬼主意,但他在中枢的时候向来是憨包担当,而杨广则是智商担当,两人已经配合这么多年了,默契早已成为习惯,此时眼见大家都把目光看向自己,便自觉就事论事的说了起来。
其实在他看来,以大隋现有的人口、疆域、交通、运力而言,已经达到帝国极壁了,现如今连内部百姓都治理不够好、内部的权力层更是矛盾重重,如果对领土盲目求大,拿下吐蕃、西域各国、东西突厥,这对大隋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成为巨大负担。在接下来
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之中,如果改攻占为掠夺资源、为奴役,想必更适合大隋。
倭国相对于开发力严重不足、扼待开发和治理的两湖两广,此刻说是积贫积弱的穷山恶水亦不为过,再加上现在交通不便、不好控制、容易失去等等因素,若是大隋将之占领、并且花心血和巨大成本去开发,倒不如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两湖两广、益州和梁州南部,从而使百姓「幸福感」更强、归属心更强。不过将倭国视作金银铜原产地、奢侈品倾销地、殖民地倒是无妨;但是教技术、辅助对方进入文明时代,却是万万不能。
实际上,杨广的观念与杨集有些类似,只不过他脑海中的殖民地等观念,并不像杨集那般明白清晰,而眼光和主要心思也被限制在同国的纷争之中,毕竟这里才是他的基本盘,而外国、异族什么的,都是为这国内服务。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对待内部外部的共识方面,两人不仅没有冲突,反而异常的「同步」。区别的是,杨集脑海中的鬼点子和「经验」要比杨广多了很多;至于是不是有效、适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杨广双眸一亮对,目光满是欣赏的注视着杨集,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引出杨集,借杨集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用意,而杨集也没有让他失望,还是像以前那么默契,一开口就点到正题之上。
他无论是京兵整顿、骁果军的建立、军权处的设置,还是即将进行的骠骑将军府整改、在大隋水师北调,宗旨便是将天下军权尽收于皇帝之手。
说到底,皇帝用什么统治天下?不是世家门阀,也不是文官和寒门,而是实实在在的军权。只把将军权紧紧攥在手中,皇帝便可睥睨天下、纵横四海,当一个真正的九五至尊。反之,谁都可以拿捏皇帝,谁都敢在在皇帝头上作威作福。
「圣人,万万不可将水师北调。」然而杨集话音刚落、杨广刚要接下话头之际,太府寺卿职位的元寿便愤慨的说道:「眼下北巡在即,天下局势异常复杂、一些军中宿将更是居心叵测,归根究底便是京兵整顿完毕以后,天下军府又将整顿,他们担心手中军权不保,落得或降或闲置的下场。若要依照卫王的之说,朝廷将坐镇南方的水师北调,必将又是一番大整顿,使得军权归尽于圣人一手,而那些素来桀骜的军中大将岂能甘心坐以待毙?这不是明摆要把他们逼入绝境吗?」
说到这里,元寿向杨广深深行了一礼,义正辞严的说道:「圣人,卫王看似公忠体国、为国着想,实则是另有居心,他这是在动摇圣人皇权根基、帝国根本,其罪当诛。」
一众大臣闻言,尽皆用一种无语的目光看着元寿。你元寿都沦落到只有一个太府寺卿的田地了,军事上的事儿,现在与你元太府寺卿何干?你就不能消停一会儿吗?难道你非要把太府寺卿也折腾没了,你才甘心不成?
苏威目光在元寿身上一扫而过,流露着丝丝不满;高颎和萧玚、裴矩、长孙炽、李子权五相、以及纳言杨达眉头微微一皱,虽然都没说什么,可是心中都有些不快。一般来说,大隋王朝的朝廷比较实务,讲究达者为先,根本没有明文规定先来后到之事,而这种比较不正式的场合更不怎么讲究;但是每当议及国事之时,臣子们都会自觉的以议事堂相国、三省主官为先,以视为最基本的敬重、尊重。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杨集现在仅仅只是针对全新的局势、建议朝廷将水师北调罢了,又没有说一定要、必须要将水师北调或许扩大,可元寿你一个太府寺卿急切抢答不说,竟然急匆匆的跳出来反对、扣上一顶大帽子,这就完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完全是说话不负责任,说出来的话毫不水平、令人反感。此外,你这番话可是有着威胁皇帝的嫌疑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