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陆来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七八章 你红吗?,文娱试玩,二陆来初,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柿子,根据路透,你在剧中是有出演角色的,请问戏份多么?对自己的演技有怎样的评价?”
“黄导对柿子的演技是否满意认可?”
有记者的提问让在场大部分人不约而同竖起了耳朵。
韩试在电影里面的表现,毫无疑问是观众会格外关心的问题,毕竟到时很多走进电影院的人估计就是冲着韩试去的。
柿子们对韩试的支持力度,早已从《那年那兔那些事》的超高播放量与《佳人》最近一期的连续脱销,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韩试的市场号召力和商业价值,只是很少被加以挖掘而已,体量和潜力都无比惊人。
“等大家看了电影就知道了。”黄中果断卖起了关子。
“大家别对我抱太多期望哈,我在剧中就是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韩试却笑着打了个预防针。
很快众人就明白了韩试的话一点都不是故作谦虚。
首映开始,记者和影评人们都拿起了小本本,现在的影迷可不好糊弄,不管是好评坏评,都得有点干货才行。
到了十月二日,《我的一九一九》全国上映,因为韩试或者影评人们的一片叫好而走进影院的人,心情也大同小异。
韩试真的就只有昙花一现的三秒镜头,不仔细留神都注意不到。
但电影绝对值得票钱。
《我的一九一九》讲述的是民国外交官顾维钧作为华夏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从主线剧情到电影叙事手法、拍摄方式,在当今讲究大制作的商业电影氛围里,都相当的不讨好和难以出彩。
可电影又是足够精彩的,让人仿佛依稀见到了上个世纪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
巴黎和会上华夏作为战胜国出席,得到的结果众所周知只有关于列强如何压榨了战败国与弱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如何激怒了一整个民族的情感,一九一九年的那场运动又如何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方向、成为了另一个更为波澜壮阔的革命开端。
历史教科书早已告知了人们巴黎和会上华夏的艰难,但毕竟不是直观呈现。
离开历史的宏大叙事,电影聚焦在以顾维钧和肖克俭为代表的具体人物上,来映照一代华夏人的家国挣扎,让观众们很容易就有了感同身受的心潮澎湃。
电影中外交使团的首席代表陆征祥给当时的北洋正府致电中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竟不稍顾我国家纤微体面,曷胜愤慨!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
作为战胜国的华夏,连本就属于华夏的鲁省都保不住,在和会上被厚颜无耻地瓜分,北洋正府却唯唯诺诺有媾和之意!
看到这里,所有观众都忍不住兴起一股巨大的憋屈与愤怒感,与身处其中的顾维钧、肖克俭,或许并无二致。
在鲁省主权归属的争论上,顾维钧一上台就拿出了岛国代表的怀表,说是岛国代表会前送的礼物。
岛国代表异常理直气壮地讥笑“你们华夏人是小偷,偷走了我的怀表。”
顾维钧的反击完美展示了一个儒雅的谦谦君子到慷慨激昂的爱国志士形象“暂且把我当做小偷吧。
但你只看到别人偷了你的怀表,就这么愤怒。
那么,鲁省是华夏国土,你方那么光明正大地要偷窃我方领土,四万万华夏人比你更愤怒。
且对华夏来说,鲁省诞生了孔子、孟子,是华夏文化的圣地,重要性堪比耶路撒冷之于西方。”
陈道中不愧为影帝,精湛到炸裂的演技,把顾维钧演活了,让人沉浸在镜头之中忘记了所处的时空,如同亲眼目睹了当年顾公在和会上挥斥方遒正义凛然的卓然风采,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前面有多揪心,后面就有多痛快,哪怕明知和会的结局是惨痛的,也忍不住为顾公使的风姿所折服和振奋。
从公布演员阵容到首映礼,一直存在感接近透明的程跃如与章青艾,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演员,同样给观众们带来了小小的惊喜。
在肖克俭与梅的身上,除了有喷涌的爱国热情、激进与冲动,也有大时代下的爱情、奔走呼号的激愤痛苦、家国两难情境下的挣扎,以及终于压倒了其余所有的光焰与牺牲。
程跃如与章青艾的演绎非常到位。
最终肖克俭用火焰吞噬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同他一样的志士仁人心里的火焰,却以燎原之势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开启了华夏民族的新生。
一如肖克俭在死前绝笔中所说“华夏正在燃烧,那里终将是一片热土。”
顾维钧采取的方式没有肖克俭的决绝,却又殊途同归,顶着国内正府的压力,拒绝了在和约上签字。
华夏人第一次在列强面前坚决地站直了说不。
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一把火绵延不绝,宛如烧到了现在看着电影回顾历史的人们心底,胸腔都滚烫了起来。
片尾曲响起,电影院里都沉闷闷的,又如积压着着什么,观众陆陆续续地离场,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也有很多观众想起了韩试在首映礼上说到的剧本创作的初衷,对外交天团的致敬。
电影让所有人明悟了什么是真正的弱国无外交,与如今英姿飒爽的外交天团对比,不免尤其让人感触良深,而在积弱年代里振臂高呼的每一位先辈也应该被世人所铭记。
“鹰酱与华夏谈良知太无耻太虚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