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不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九章:援兵已至,铜驼烟雨,过往不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宋广村,位于合浦县西北,与临尘县相近,是醴水流经的一个村落。
陶侃之所以要将会谈地点选择在宋广村,是因为宋广村的两翼皆是己方的兵马,又与宁州军的大营也相隔不太远,对双方来说都算是比较稳妥。
陶侃,字士行,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
他出身贫寒,初任武冈县令,后与太守吕岳不和,弃官返乡回家。
之后,八王搅乱天下,同样也引起了江东的动荡不安,秦、雍一带的百姓因天灾和战乱,大量流徙到梁、益二州以及江东一带。
太安二年,义阳蛮张昌聚众在江夏起义,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聚集三万兵马。
张昌在攻取了江夏郡后,又迅速地夺下了荆、江、徐、扬、豫等五个州的多数郡县,引起朝廷的极度不安。
之后,朝廷任命刘弘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命其率领兵马镇压张昌的叛军。刘弘上任后,即辟陶侃为南蛮校尉长史,领大都护一职,并命他为先锋开赴襄阳,讨伐张昌。
随后,在刘弘与陶侃的多方围剿下,大败张昌于竟陵,斩杀叛军数万人,荆州乃至整个江东才安定了下来,陶侃也因此被任命为宁远将军,江夏郡太守。
成都王司马颖掌辖荆州后,陶侃欲离开荆州入扬州,却遭到了王敦的多方阻拦,并被赶去广州任刺史、降为了平越中郎将。
其实,陶侃知晓李峻与王敦的私交甚好,他虽然与李峻有过节,却也觉得李峻应该和王敦并不属于一类人。
李峻掌辖梁州,平定宁州,剿灭大成国收复益州,同为领兵之人的陶侃将这些事情都看在眼里,也清楚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偌大的西南诸夷众多,派系林立,能将他们逐一平叛收服,这需要强大的武力,更需要足够多的胸襟与智慧。
王敦没有这样的胸襟,他的那点智慧也仅是用在了内斗之上。
正因如此,虽未与李峻见过面,但陶侃在心里对李峻有几分佩服,尤其是武威军在交州的做法,更让陶侃觉得李峻是个有谋略的人。
不过,佩服与利益是不相干的,武威军即将动到了陶侃的利益,所以他要出手警告过界的武威军。
宋广村外的一块平地上,一顶灰白色的大帐立在那里,大帐的q两各有一队兵马相向而视,皆是保持着极高的警惕。
大帐内,广州刺史陶侃望着坐于对面的李瑰,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相对于已过六荀的陶侃来说,未及而立之年的李瑰确实只是个年轻人,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竟然是涪陵郡太守,并且还被李峻命为统军之将,设计杀了梁硕父子,并在交州境内大肆屠杀大族与豪商。
想一想,自己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名小吏而已。
不过,陶侃也知道眼前的这名小将并非是武威军中的个例,李峻的手下有许多这样的人,也有许多这样的年轻人正在掌辖着西南诸郡,以及武威军中的各部兵马。
“李太守,今日让你前来,就是想与你商谈退兵之事。”
陶侃望了一眼李瑰,见其并非即刻反驳,口中继续道“梁硕之死,那是他的咎由自取,既然他不顾疆土安定,无端进犯宁州,就该能想到这个后果。”
这一番话,陶侃说得义愤填膺,他也的确是憎恶梁硕到了极点。
“不过,既然梁硕父子已死,犯境之兵也被你们尽数剿灭,事情也应该有个了解。”
陶侃再次望着李瑰,面露不悦,沉声地继续道“你们杀入交州,屠尽了武定城,范信城,还有龙编城,难道这等骇人听闻的行径是梁州刺史李峻所允许的吗?还是你这为将之人所纵容的?”
说到此处,陶侃的声音提高几分,神情和语气中有了严厉与质问。
李瑰静静地望着陶侃,看着他的正颜厉色,淡淡地笑了笑。
片刻后,李瑰开口问道“陶使君,你是觉得我杀错了人吗?”
陶侃略有一怔,反问道“不论老弱,尽数剿杀,难道没有错吗?你们武威军如此做,和那些形容野兽的獠人又有何区别?”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