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至九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时司徒 一,汉元1836,舟至九天,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倒不是说户部实行多首长制有什么不妥,现在六部尚书往往并非只有一人,加尚书衔的,入阁兼任的六部尚书非常之多。</p>
</p>
大臣们之所以激动,主要是因为听到崇祯给刘锡命的任务竟然是专门负责找钱。</p>
</p>
这下了,一帮大臣就如同被踩了尾巴一般,全都心生警惕。</p>
</p>
经历了万历、天启两朝遍地刮钱作风的大臣们,对皇帝这样的打算可是打心眼儿里反对的。</p>
</p>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道直立刻出列持笏奏道:“陛下,如今天下之所以盈沸翻天,根源就在于国家掠民之财,尤其是江南之地,税赋数倍于天下,如今陛下又转任要员搜罗民财,岂不是让天下更为纷扰,还请陛下三思。”</p>
</p>
“正是如此,还请陛下三思。”</p>
</p>
……</p>
</p>
王道直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官员的想法,他们倒没有什么为民请命的打算。</p>
</p>
实在是眼下天下富人皆是官绅,在穷苦百姓刮不出油水的情况下,朝廷想要再增加财政收入,那自然只能从他们身上下手,所以这帮人提前打打预防针罢了。</p>
</p>
御座之上,崇祯忍不住冷哼一声,脸色顿时阴沉下来。</p>
</p>
好在这时还是垂垂老矣的户部尚书李待问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他一副闭目养神的样了站在朝臣前列,说话的语气不咸不淡。</p>
</p>
“按照你们的这些话,那朝廷便最好不要征税了,这九边的兵马不用养了,让建虏直接打进来就是,中原的战兵也不用拨饷了,流寇自然就会消退,是不是这个意思?”</p>
</p>
李待问三朝元老,资历深厚,说的这话顿时将王道直等人噎得十分难受。</p>
</p>
然而片刻之后,王道直依旧挺直了腰杆继续唱反调道:</p>
</p>
“天下百姓早已缴清了赋税,如今天下不靖,那是地方文武大臣和阁臣、大司马的问题,怎么能让百姓再受一遍苦处,陛下要做也应该先厘清这里面的关系才是。”</p>
</p>
卧槽你姥姥的个东林,首辅范复粹和一帮阁臣差点儿没把老眼珠了瞪出来。</p>
</p>
老夫一把骨头都快致仕了,你还把锅扔到我们头上来,还有没有良心。</p>
</p>
范复粹当即便咳嗽两声清场说道:“朝廷自有法度</p>
</p>
范复粹乃是齐党领袖,他一开口,齐党的众人便跟着纷纷斥责起王道直为首的东林中人来,朝堂之上乱着一团。</p>
</p>
刘锡命瞪着自已无辜的小眼神看着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心中对于大明朝堂上的党争之风更是深恶痛绝了几分。</p>
</p>
见朝堂上攻讦的内容已经开始从互相甩锅到人身攻击,刘锡命终于有些忍不住了。</p>
</p>
“咳咳,诸位请听本官一言。”</p>
</p>
刘锡命年轻体壮,说话的声音可不像范复粹等老朽那般轻言细语,一开口顿时将全场震慑住。</p>
</p>
面无表情地回头瞟了一眼身后诸臣,刘锡命双手怀揣淡定开口:</p>
</p>
“大家也不必再吵了,蒙陛下厚爱,诸阁臣赏识,升我为户部尚书,专司增收之道。财赋乃国之重器,历来牵扯颇广,如今天下纷扰,本官也以为不可再从这上面打主意。”</p>
</p>
王道直为首的东林中人面露喜色,这新安伯果然是半个自已人呐。</p>
</p>
刘锡命没有理会这帮人的窃喜,继续解释道:“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眼下我大明朝再经不得大风大浪了,因此本官初有个想法,可以从宝泉局入手,再在铸币之事上下个功夫。”</p>
</p>
“诶,我还当是什么好办法。”</p>
</p>
“难得看到新安伯吃瘪,这可有意思了。”</p>
</p>
……</p>
</p>
刘锡命话音刚落,身后立刻传来一阵窃窃私语。</p>
</p>
同在前列的范复粹皱眉道:“自陛下登基以来,已然废除铜禁,宝泉局日夜不歇,年铸铜钱六万余贯,只是如今天下少铜,民间又私铸横行,以至劣钱充斥天下,铜钱也与日具贱,不知新安伯又能有何良策?”</p>
</p>
皇极殿内,包括崇祯在内的数百人全都齐刷刷地看向刘锡命。</p>
</p>
清尘的阳光从皇极殿殿门照射进来,打在刘锡命身上形成一个亮丽的光斑,让他看起来仿若天人一般。</p>
</p>
刘锡命轮廓分明、年轻帅气的脸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朝崇祯拱拱手笑道:</p>
</p>
“首辅明于政事,臣自愧不如。”</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