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闻墨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百五十三章 当孝子,秦时之七剑传人,未闻墨卿,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然,照古寻的看法,就算扶苏登上了帝位,这个问题他也解决不了。</p>
在古寻浅薄的历史认知中,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一直是向着臃肿这一趋势发展的。</p>
秦国的三公九卿去掉一个虚设的太尉,一共才八个高级官员,而后世三省六部之下,光是六部主官,尚书加左右侍郎就十八人了。</p>
这一方面是因为客观上的需求,毕竟只有足够数量的官员才能更高效的治理庞大的国家。</p>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能当官的人变多了。</p>
这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读书人多了,另一个则是当官的渠道多了。</p>
渠道不用说,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选官渠道一直在不断的拓宽,而秦朝现在连察举制都不成熟。</p>
宋朝时,让王安石头疼不已的冗官冗员,根本上在于造纸术的完善和印刷术的成熟导致的读书人泛滥,再加上重文抑武的朝廷风气。</p>
十年寒窗苦读,终得一朝中举,你不让人当官能行吗?</p>
所有人都知道冗官的害处,也知道解决的办法,但是没人愿意去改变。</p>
凡是处于‘士’这个阶级的人,都不愿意改变这种情况。</p>
所谓的理想抱负大都是虚妄,他们读书就是为了当官。</p>
他们每日挑灯夜读,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卷死了那么多同窗,为的就是中举后成为人上人。</p>
如果中举了,却不能轻松顺遂的当上官,科举的含金量就会大幅下滑,几乎是在动摇‘士’这个阶级。</p>
所有通过这个渠道升上来的人都不愿意见到这个局面。</p>
换言之,基本也就等同于整个官僚体系不同意。</p>
然而秦朝却不同于后世,纸还是价比金银的稀罕物,印刷术更是只存在于梦里,但凡能认个字儿,都算人上人了。</p>
这种情况下,能当官的人太少了。</p>
当皇帝的就是愿意分权,也得能找到足够多合适的人选呢。</p>
当然,嬴政这种还是属于他自己的问题,中央朝廷的一切事务他都要亲自经手处理,累不死才怪。</p>
处于这种纯粹的客观条件不满足的现实中,无论皇帝是谁,朝政体制大概也就这个模样,区别最多也就是累死皇帝,和累不死皇帝而已。</p>
古寻也从没有动过改变的心思。</p>
动摇阶级的事,谁来做都是个麻烦。</p>
即使他有这个想法,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去实施。</p>
扶苏听了古寻的话,垂首沉默了片刻。</p>
他能听出古寻话里的意思。</p>
他父皇是君父,他只是臣子,轮不到他去置喙对方的所作所为。</p>
再抬起头,扶苏已经恢复了往常的温润模样,向古寻请教道,“老师,您觉得我现在能做些什么呢?”</p>
郡县制的问题他解决不了,那就去找点自己能搞好的事。</p>
“唔……”古寻摸着下巴沉吟了一下,回答道,“你现在……就想想办法去惹恼你父皇吧。”</p>
“啊?”扶苏嘴唇微张,一脸茫然。</p>
这是个什么建议?</p>
惹恼父皇……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p>
“老师,这是……这是何意啊?”扶苏带着满脑袋的问号,有些磕绊的问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