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33章 无意抢功,大周内卫,一人魂,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祖大寿有一种紧迫感,以前在辽东有兵有粮,他们是关宁贵族,借着打仗揽获钱财是潜规则,自己种田是大地主。现在好日子到了,他们要想继续富贵,唯有立下更大的功劳。
祖大寿早已盯上沈阳城,在袁可立耐心轰炸辽阳城门的时候,他已经数次提出,能否派他奇袭沈阳城。
袁可立用各种借口拒绝,让祖大寿越来越不高兴。
关宁军的核心是他统领的关宁铁骑,既然有机会出城,不如就此别过,待攻下沈阳城,功劳远大于过
错,相信皇帝也不会怪罪。
吴襄作为亲戚,也是与祖大寿相同背景的“军事贵族”,他愿意积极配合,他们两家联手,已经是一万多的兵力,攻下沈阳城不在话下。
皇太极返回的速度超出想象,辽阳城的伏兵布置没多久,他已经率领三万大军杀到。
伏兵打了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无奈后继乏力,他们只是起到阻碍的作用,然后便需要退回辽阳城。
这时候,伏兵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掩护他们撤退的关宁铁骑不在,那种层层叠叠的拦阻根本没有。他们陷入苦战,最后死伤惨重,幸亏城内紧急派出大军接应,方才有部分人退回城内。
城里的袁可立气得半天没说话,祖大寿和吴襄竟自作主古去了沈阳,负责布置埋伏的孙应元发现问题后连忙汇报,袁可立只能紧急补救,将损失降到最低。
这原本是占据优势的伏击,结果差点把肉送对方嘴里。
袁可立一方面怪祖大寿和吴襄,是这两个家伙贪功冒进造成的恶果。
另一方面,袁可立进一步改观对皇太极的看法。不得不说,他是个杰出的将领,行军速度之快完全超出想象。
发生的已经发生,失去的也已经失去,袁可立迅速与手下将领商议,立即做出新的决策。
首先,全部兵力收回辽阳城内,加快城墙修复,做长期守城的准备。
其次,迅速向皇帝做出汇报,邸报由他亲自来写,告知皇帝稳步推进,辽阳城内的粮草足够两个月,根本不着急解围。
第三,派人告知祖大寿和吴襄,皇太极已经抵达辽阳,让他们小心谨慎,相机行事。
陈奇瑜作为主要的谋士,他认可袁可立做出的决定。尤其是针对祖大寿和吴襄,他们的行为目无军纪,理应受到严惩。袁可立虽然生气,却不想逼反了他们,只能好言劝慰,让他们保住这支队伍。
行进中的公孙剑已经抵达大凌河畔,这里有袁可立修好的浮桥,以及安排此处的守卫。
公孙剑并不犹豫,命令军队迅速过河。
这时候,他得到来自辽阳城的消息,前两天还是个好像消息,明朝收复了重镇辽阳。
而今天便是失利,派出埋伏的军队受到重创,死伤三千余人。更糟的是祖大寿和吴襄,完全不管军纪帅令,私自带领一万余人去了沈阳。
皇太极的大军兵临城下,继续向前很可能是一场恶战。
公孙剑并不惧怕,论人数是对方的好几倍,装备先进的多,这种状态不能怂。
袁可立在信中言辞恳切,为自己的失利表示歉意,希望朝廷能降旨处罚。同时,他反复提到女真骑兵在野战中的优势,希望皇帝能稳步推进,立足于不败之地。
公孙剑不会处罚,他发出第一道旨意,表扬袁可立及属下攻下辽阳的壮举,参与此战的将士统统都有奖赏。在旨意中,他同样劝袁可立小心,准确判断好形势,不要被女真人诱惑出城。
接着,公孙剑派人带旨意寻找吴襄和祖大寿,表示不遵帅令的行为必须处罚,但是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不管是沈阳、赫图阿拉,还是什么城市,利用关宁铁骑灵动快速的特点,能打的打,不能打的就算,主要目标是搅乱女真的后方,最重要的是阻截皇太极主力的后勤供给。
安排完这些,公孙剑要考虑向前进军的事。
最近这段日子,公孙剑脑海中多次浮现皇太极的影子。他没有见过皇太极,但是看过锦衣卫画回来的图像。
他应该身材高大,腰很粗,肩很宽,挺长的一古脸,眼神特犀利。
这个对手不得了,在开战之前,公孙剑认定对方不会有作为。
哪知道皇太极的表现让人惊艳,面对东侧的毛文龙和朝鲜军,他几乎是兵不血刃,利用自己埋好的伏笔,极短的时间完成战略任务。
所以当皇太极顺利回师的时候,像袁可立这样的老狐狸感觉不可思议,他怎么这么快?
还不止是快,最牛的是几乎毫发无损,把毛文龙打成那样,朝鲜国的城池一个接一个丢,女真居然不怎么死人,反而是掳掠不少的粮食、奴仆和牲畜,还有尚可喜等一帮汉奸投降。
也就是说,如果皇太极全部兵马返回的话,这是一支比出征前更强大的军队。
至少从前半段战事来看,皇太极的表现几乎满分。
公孙剑面对如此强大的皇太极,他怎敢不小心翼翼。
他问过大臣一个问题,大周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又在哪里。
大臣们回答的很踊跃,但几乎都是夸赞大周朝,吹嘘皇帝,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缺点。
公孙剑最后做了总结,大周朝的优势很多,但关键的有五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