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光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71、大结局(上),我的天才女友,素光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林知夏从医院出来时,阳光依然灿烂。她松开了江逾白的手,独自一人走在林荫道上。近旁远处的杂音传入她的耳朵,她听见喧闹的车流声、清脆的鸟鸣声、路人匆匆的脚步声,然而她的内心一片寂静,像是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厚重的雪堆妨碍了外界声波的传递。

她仰起头,透过树叶的缝隙去窥视天空。

沈昭华的话又响在她脑海里。沈老师最后念了一首唐寅的《临终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沈老师很洒脱,但林知夏很难过。

生与死都是未解的难题。

林知夏试着用各种理论来劝服自己,或许死亡并不意味着自我意识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存在形式的开端。

她的思考持续了很久,无论她从哪个角度切入,她都无法相信沈昭华快要离开了。

林知夏在街上走走停停,江逾白一直跟在她的背后。他此时的沉默源于二人之间培养多年的默契。他大约等了十分钟,林知夏就转过身,和他说:“我们回家吧。”

江逾白朝她伸手,她立刻牵住他,就像漂泊在水上的渡船人抓紧一支船桨,总之她用了很大的力气。

江逾白一边安慰她,一边把她带回了家。

林知夏在家里睡了一个漫长的午觉。她梦见沈昭华康复了,朱婵学姐从北京回到了省城。沈昭华领着她的学生们在学校附近的饭店吃饭。大家谈天论地,有说有笑,庆贺医学奇迹的降临。

不过梦境与现实大概是相反的。

沈昭华的病情仍在不断恶化。

当年七月,医院为沈昭华的家属们下达了一份病危通知书,何远骞教授请了两个礼拜的长假,林知夏在学校工作时也有些心不在焉。

盛夏的天气炎热,蝉鸣声声不歇,吵得她心烦意乱。

她不再用电脑审阅学生的论文,而是把论文打印出来,摆在桌面上,逐行阅读,再用红笔写下批注。她写字的速度极快,笔芯快要没墨了,在她换芯时,手机屏幕忽然一亮,沈负暄给她发来一条微信消息。

她点开微信,只见沈负暄说:“外婆走了。”

签字笔从林知夏的手中掉落,笔尖砸在一张雪白的纸上,撞出一个深色的红点。

*

沈昭华的葬礼在八月初举行。

那日又是一个晴天,当空烈日炎炎,殡仪馆里却弥漫着丝丝凉意。白色的绢花围成一个圆形,沈昭华的肖像画被挂在正中央,大厅的左右两侧摆满了花圈,贴着挽联。

这是林知夏生平第一次参加葬礼。此前她对死亡的认知较为模糊,而今日的一切景象都是如此的真实又真切。她抑制住悲伤的情绪,给沈昭华上了一柱香,并在心底告诉她:谷立凯老师当选了今年的院士,朱婵学姐在北京发展得很顺利,我的学生们也都在进步……希望您在天上也过得好。

她敬完香,就走到了旁边,刚好碰见沈负暄。

“节哀顺变。”林知夏轻声道。

沈负暄回她一句:“节哀顺变。”

他站姿笔直,左手垂放在身侧,食指紧扣大拇指的根部,按出深深的指痕。悲恸与哀思都只能表现在细微的动作里,他和他的父母都在尽力维持着家属的体面。人这一生中有多少需要忍耐的时刻?对于沈负暄而言,他正面临着艰巨的考验。

他微微侧过脸,与林知夏目光交汇。

林知夏也不说话,只等他开口。他松开左手,透露道:“外婆离世前一天,给谷立凯打过电话……”

林知夏忙问:“她说了什么?”

沈负暄如实转告:“拜托谷立凯收你做学生。”他解释道:“她不记得你多大了,也不记得今年是哪一年。”

林知夏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那般景象又让她心口发涩。

葬礼结束后,她走出殡仪馆。天至黄昏,落日西沉,她和江逾白并排坐在轿车的后座。除了江逾白以外,无人能见到她的神情,泪水滑落脸颊,她伏到江逾白的肩头,开始小声抽泣。

今天的葬礼意味着正式的分别。

在林知夏的成长期,她几乎没有获得过来自奶奶或外婆的疼爱,而沈昭华恰好填补了空缺。她温和、慈祥、博学、教导有方,也是林知夏的提灯人。

“人的寿命只有几十年,”林知夏带着哭腔说,“时间过得太快了。”

江逾白语声缓慢:“沈老师说过,你记得她,就等于她没走。我们去水族馆秋游的那天……”

林知夏应声道:“老师给了我联系方式。”

对于当年的种种往事,江逾白只有一些隐约的印象。他根据模糊的记忆引导林知夏:“你参观实验室,她和你拉勾。”

“还给我办了助理研究员的校园卡,”林知夏闭上眼睛,“然后我就能去大学图书馆找书了,还能用学校的电脑免费上网,那天我好开心。”

无需江逾白提醒,林知夏自接自话:“她指导我发表了第一篇论文,送给我一笔奖金……后来我想做量子计算,她继续鼓励我,帮我联系了谷立凯……”

往日的场景清晰浮现于脑海。十多年前,沈昭华坐在她的办公室里,递给林知夏一份文件,记录了量子计算的研究前景。文件的正中央放着一块草莓糖,那是沈老师给的糖,很甜,很好吃。

“你是她的学生,”江逾白的嗓音愈显低沉,“她会在天上看着你。”

风停止了,光影斜照,他蒙住她的眼睛,泪水落在他的掌心。

*

江逾白的安慰,林知夏都听进去了。

因为她特殊的记忆力,每个人都能在她的心底永存。作为沈昭华的学生,她也会传承类似的理念——从这个方向考虑,她确实好受了许多。

隔天一早,林知夏照常上班。

生活逐渐平静,工作依然忙碌。

林知夏组织建立的四校联合研究组里,共有八十多位学者。林知夏不仅是副组长,也是全组最年轻的成员。她还要兼顾自己的课题组、量子科技公司的研发项目,因此肩上的担子比较重。自从九月开学以来,她整天早出晚归,满身热血,干劲十足。

即便林知夏的工作效率极高,偶尔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为了配合林知夏的工作,学院给她聘请了两位助理——这两人都是本校刚毕业的物理系研究生,聪明又勤劳,经常跟着林知夏一起开组会。

又因为谭千澈加入了四校联合研究组,他和林知夏在学术上的联系变得更紧密。谭千澈提议,每周四的下午,他和林知夏的学生们可以共同开一场组会,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岂不是一桩美事?

林知夏仔细一想,似乎有点道理。她询问了每一位学生的意见。除了徐凌波,其他学生都高举双手赞成,徐凌波的反对就没奏效。

于是,周四下午,组会的场面空前盛大。

林知夏和谭千澈的学生们聚集在一间非常宽敞的会议室里,每位学生都有长达十分钟的发言机会,林知夏的得意门生方怡雯负责打头阵。她上场之后,目光如炬,浑身散发着一股危险气息。

果不其然,接下来,方怡雯就用极快的语速,在短短十分钟之内概括了她近两个月的研究成果。她握着一支马克笔,使劲在白板上捣了捣:“我今天的报告,九分零三十秒,谢谢老师。”

林知夏表扬了她,又提出几点建议,都被她记了下来。

谭千澈的发言也很中肯。他的点评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换句话说,他也能启发方怡雯。

林知夏不得不承认,谭千澈的学术水平确实很高。想当初,谭千澈在谷立凯老师的手下做博士,带过不少师弟师妹。他比林知夏更懂得如何督促学生奋斗,类似于林知夏在剑桥认识的那位印度学姐。

林知夏一边做着组会记录,一边听谭千澈说:“方怡雯明年就毕业了吧?”

“是的,”林知夏把方怡雯的未来安排得明明白白,“现在不少985大学招聘老师都要求有海外经历,我给方怡雯联系了麻省理工的研究组,等她明年博士毕业,她会去麻省理工做博士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职场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古代走上人生巅峰

文香小盘

在异世界成为家人的方法

花绀千鸟

NPC皇后也玩起了游戏

大王任性

远嫁

独世

从郡主到淑妃

漱玉泠然

宿主他又不吃药[穿书]

爱吃红豆的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