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千七十九章 以退为进,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公子許,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刘洎看来,房俊与李靖这一举措不啻于一记狠狠的背刺,毕竟当下易储风波剧烈,这个当口两人即便是主动请辞试图消弭掉陛下对东宫的戒心,从而保留太子的储位,最不济也能保全太子性命……可谁会相信?</p>
在外人看来,这必然是陛下逼迫所致,以达到彻底剪除东宫羽翼,从容废黜之目的。</p>
如此,难免给陛下一个“苛待功臣”“鸟尽弓藏”的骂名……</p>
以陛下对名誉之看重,岂能不大发雷霆?</p>
……</p>
书房内一盏灯烛,烛影摇曳,李二陛下端坐在书案之后,久久不动,沉默不言。刘洎站在书案前,躬身以待,一身大汗,屋内凝重的气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悄悄吞了一口口水,心里忽然觉得还不如陛下雷霆震怒的爆发出来。</p>
不知从何时起,阳刚磊落的李二陛下忽然变得阴沉难测,心思让人完全琢磨不透……</p>
良久,李二陛下才吐出一口气,缓缓问道:“这件事,刘侍中怎么看?”</p>
刘洎喉咙动了动,心说我能怎么看?我敢怎么看?</p>
只得说道:“卫国公、越国公二位皆乃国之勋臣,战功赫赫、威望崇高,国之柱石也。无论此二人为何一同上疏请辞,陛下都不应允准,反要赐予封赏、倍加恩宠,以示尊荣。”</p>
这件事对于李二陛下名誉打击极大,在他看来就应当赶紧驳回,然后加重封赏,以打消外界之质疑。</p>
李二陛下没说话,闭目沉思半晌,忽然说道:“稍后朕会拟一道圣旨,准许他二人的请辞奏疏,门下省要予以核准,不可封驳。”</p>
门下省是皇权与大臣之间的一道桥梁,举凡臣子上疏要先由门下省审核,而后呈递给皇帝,同时皇帝的旨意也要经由门下省审核,之后才能正是颁布,若门下省认为奏疏或者圣旨不合情理,有权予以封驳。</p>
这是门下省的权力,但刘洎从坐上侍中这个位置之时起,从未想过要动用这个权力。</p>
对下封驳,搞不好被视为阻塞言路、滥用职权,惹得朝臣不满;对上封驳,则难免臣下弄权、无视君上,被陛下记恨于心。所以他勤则勤矣,却并非时刻照章办事。</p>
但此刻李二陛下吩咐他不准封驳,刘洎却纠结犹豫,良久之后为难道:“陛下明鉴,此前撤去越国公兵部尚书、右屯卫大将军之职,已然引起朝臣不满、舆论哗然,坊市之间不少人鼓吹此乃‘乱政’,对陛下有诸多非议,眼下若准许越国公与卫国公的请辞,恐怕会被外界视为打压功臣,对陛下之声望有损,还望陛下三思。”</p>
他倒不是真的担心李二陛下声望有损,而是事先房俊并没有对此事与他通气,他不知房俊到底是何想法。万一这只是房俊用以胁迫陛下的手段,偏偏陛下降旨允准,而门下省分明有封驳之权却并未实施,会否被房俊记恨?</p>
他对房俊的手段有些畏惧,自己好不容易坐上这个侍中的位置,只想着忠心任事、勤勉施政,不愿牵扯进房俊以及易储之事。</p>
李二陛下扯着脸,不悦道:“朕一生行事奉天承运,何惧流言非议?此事毋须你插手,按照吩咐去办即可。”</p>
“喏。”</p>
刘洎可没有魏徵敢犯言直谏的胆量,李二陛下一发怒,他马上就怂了,也顾不得会不会被房俊怪罪,赶紧退下。</p>
李二陛下自书案后起身,踱步来到窗前负手而立,看着窗外袭黑的夜幕之中大雨淅淅沥沥,只觉得满心烦躁。</p>
以往,他坐在皇帝的位置上游刃有余,身边固然有人打着各种各样的小聪明,但大体上却各个忠诚,死心塌地的追随他治理这天下,贞观以来将近二十年励精图治,天下已经隐隐有了盛世模样,可为“君明臣贤,众正盈朝”,这也是他自信可以超越秦皇汉武成就“千古一帝”的底气之一。</p>
若手下皆是“十常侍”那等奸佞,纵然他李二再是英明神武,也治理不好这个国家……</p>
但不知从何时起,原本那些忠诚之士逐渐变得与他离心离德,表面上依旧尊奉崇敬,背地里却各自打起了小算盘,拉帮结派、各谋私利。</p>
故此,李二陛下只觉得眼下身边居然没有一个可以完全相信的臣子,一腔心事不知向谁倾诉……</p>
曾经豪气冲霄、威风凛凛的他李二,如今也终于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了吗?</p>
夜雨涟涟,空气清冷潮湿,伫立窗前许久的李二陛下颓然叹气,只觉得一身精力仿佛河堤决口一般宣泄一空,整个身子空虚乏力,连眼皮似乎都难以抬起。</p>
回到书案之后坐下,喘了几口气,见到书案之上的公文朝政堆积如山,不由得揉了揉脸,知道现在还不能去睡,纠结片刻,将守在门外的王瘦石喊了进来。</p>
神情委顿道:“朕有些精力不济,将丹药呈来。”</p>
王瘦石犹豫了一下,躬身道:“陛下,时辰已经不早,何不沐浴之后就寝,这些公务待到明日处置?丹药虽好,但不能常服,恐有损脏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