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谷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生也太平,死也安乐,家有美妻好种田,古云谷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明孝宗弘治年间,明朝文人陆容辞官还乡,写了一部《菽园杂记》,书中第三卷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高皇尝微行至三山街,见老妪门有坐榻,假坐移时,问妪为何许人?妪以苏人对。又问:“张士诚在苏何如?”妪云:“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意思是,朱元璋称帝后,到苏州微服私访,在三山街看到有个老太太坐在门口,朱元璋便问他:“你是什么人?”

老太太说:“我是苏州人!”

朱元璋又问:“张士诚当年在苏州对百姓好不好?”

老太太没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问题,而是说:“当初,大明皇帝攻打苏州的时候,张士诚自知不是真命天子,为了不让苏州生灵涂炭,便主动投降了。苏州百姓至今仍感激张士诚的盛德。”

朱元璋听完后,十分感慨,说道:“张士诚经营苏州也没多久,苏州人如此感激他。如果京师的百姓也这么感激我就好了。”

这段记载虽然出自野史,但足见当时苏州百姓对张士诚的态度。至今吴语里仍有“讲张”一词,在方言中大概读“刚藏”音,意思是聊天,准确来说,是窃窃私语地聊天的意思。

元朝末年三大枭雄,朱元璋果敢自强,陈友谅志大才疏,张士诚有器量但无远图。然而,最得民心之人,还是张士诚。遗憾的是,张士诚虽得民心,却未得到天下。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张士诚,希望通过史料分析,让大家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农民领袖。

一、走私四兄弟,生死十八人

元朝末年,苛政猛如虎,为了加大力度剥削百姓,元廷提高了盐价,打算靠食盐发财。众所周知,食盐的生产成本并不高昂,但从汉朝开始,食盐都是朝廷专卖,中间大把利润都流入朝廷之手。

在江苏泰州的白驹场,有许多朝廷设立的盐池,很多穷苦百姓为了谋生,便靠卖苦力为官府运盐。张士诚在史书中的第一次出场,便是一个运盐的伙计。

《新元史·列传一百二十一》记载:

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人。以行称,曰张九四,少有膂力,厚重寡言。与弟士义、士德,士信,并驾盐纲船,业私贩。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家里还有三个弟弟,分别叫: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兄弟四个一起驾着小船,帮朝廷运送官盐。有时候,也趁机贩卖一些私盐。

张士诚的力气很大,颇有侠气,平时虽然沉默寡言,但他喜欢帮助同行,分文不取,因此人缘很好。当时,他贩卖私盐的事情被那些富户知道后,富户们经常以告官来威胁张士诚,逼张士诚为他们干活,或者动辄辱骂张士诚。有一个叫丘义的弓弩手特别喜欢欺辱张士诚,有一天,张士诚忍无可忍,终于爆发。《明史·张士诚传》记载: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张士诚一怒之下,伙同三位弟弟和李伯升等人杀掉了丘义,然后灭掉了平时欺负他们的那些富人,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宣布起兵造反。由于最初只有18个人,这就是后世话本中常说的“18条扁担起义”。下图为张士诚起义遗址:

张士诚起义,最初是“驱盐徒为兵”。这些盐民平时饱受欺压,张士诚振臂一挥,大家群起响应。一时间,声势浩大,张士诚不仅杀掉了江浙行省参政赵琏,又攻陷兴化,等打到德胜湖,穷苦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张士诚的队伍很快达到了上万人。

这期间,元朝曾两度招降张士诚,第一次是高邮守将李齐,张士诚本来答应投降,但结果又“复叛”。后来元朝再次招降,并且许张士诚“万户”的身份,张士诚并不答应。他占领了高邮。在众人的拥戴下,张士诚自称“诚王”,建立“大周”。

张士诚起义的这一年,是公元1353年,彼时,朱元璋刚刚加入红巾军不久,三年后,陈友谅才在黄蓬起义。

中国有句古语:“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普通百姓,谁都不想和朝廷对抗。张士诚兄弟本是靠力气吃饭的本分人,但面对元廷的黑暗和社会的压迫,他们造反也颇为无奈。

张士诚造反,实际上是古代底层劳动人民反压迫的一种体现。张士诚不是投机者,他只是不愿向命运妥协。

二、高邮逢好运,平江得人心

张士诚第一个根据地,便是高邮。元朝几次派兵前来攻打,张士诚屯兵高邮湖,元朝的骑兵完全用不上,几次都无功而返。1354年,元朝丞相脱脱亲自南征张士诚,脱脱自称带兵“百万”,声势浩大,高邮瞬间被元军层层包围。

其实,脱脱在元朝末年还是颇具才能的,他连战连捷,先攻破高邮的外城,眼看就要拿下内城。元顺帝突然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兵权。脱脱被押解到吐蕃,半路上被元顺帝赐死。

不得不说,张士诚运气特别好,若不是脱脱突然出事,张士诚很可能成为元朝的俘虏。

待脱脱离去,张士诚奋起反击,士气大振,他一鼓作气,接连攻下了扬州、天长等。

接下来,张士诚的好运气又来了。江阴人朱英造反,元军前来镇压,朱英被迫向张士诚请求,为了获取张士诚的信任,朱英把老婆孩子都送到张士诚那里。张士诚最终被朱英的诚意所打动,派弟弟张士德率兵15000人帮助朱英。

张士德一路高歌猛进,元军被张士德打得落荒而逃,张士德轻松拿下江阴。尝到甜头后,便趁热打铁,继续向南扩张地盘。张士诚本来还很担心弟弟太过冒失,可没多久就得了捷报,张士德连续攻陷了常熟和无锡,大军直逼苏州(当时称平江)。

张士德的大军突然出现在苏州,平江路总管贡师泰猝不及防,立即下令死守城池。张士德士气正旺,他亲自带领三四千人驾着云梯攻上城头,至此,张士诚又得到了苏州。

随后,张士诚率大军前来,昆山、嘉定、崇明、吴江相继落入张士诚之手。张士诚蓦然回首,他已经不是刚占领高邮湖的盐贩子了,他现在已经拿下大片土地,有足够的资本和元朝周旋。

笔者认为,张士诚能够从一介盐民瞬间成为反元枭雄,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元朝奸臣当道,地方官贪污横行,兵将久疏战阵,闻张士诚势大,都无心恋战。

第二,韩山童、徐寿辉先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动“红巾军起义”,元廷已经应接不暇,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两大名将一边镇压叛军,一边为了争夺权力相互争斗,如此大大减小了张士诚的军事压力。

第三,张士诚本身并不弱,他麾下人才济济,他任命李行素为丞相,张士德为平章。并且聚集了蒋辉、李伯升、徐义、徐志坚、王敬夫、蔡彦文、叶德新等将领。

《新元史·张士诚传》记载:

时吴中钱谷甲仗山积,皆为所有。毁承天寺,碎佛像,以为宫,号万岁阁,射三矢于梁上。易平江路为隆平郡,立省院百司,凡甲第尽为其将士所夺。

苏吴是富庶之地,元朝在这里堆积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钱,现在这些都成了张士诚的资本。在术士李行素的建议下,张士诚决定“迁都”,他把将士们的家眷从高邮迁到苏州。并且把平江的承天寺改建为皇宫,正式定都苏州。

占领平江后,张士诚下令整顿军纪,要求将士们对百姓秋毫无犯。同时,张士诚开设学堂、救济灾民、减免赋税。另外,张士诚建了一座弘宏馆,招贤纳士,“四大名著”中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都曾是张士诚的座上宾。

关于张士诚为何能得到苏州百姓的爱戴,史学上说得都比较笼统,笔者认为,张士诚至少有三个方面做得比较出色:

第一,张士诚是底层百姓出身,他来到苏州后,比较同情劳动人民,他废除了元朝强加在农民身上的苛捐杂税、救济因战争流离失所的百姓,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第二,张士诚在苏州派军队帮助百姓开垦荒地,他兴修水利、发展农桑,还下令引导离乡的百姓回来重建家园。这些都体现出张士诚在农耕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三,在文教方面,张士诚提倡“风化之本系人伦”。张士诚虽然读书不多,但他知道在教化百姓的重要性。张士诚统治苏吴期间,他还分别在1362年和1365年举行过两次科举考试,用以遴选读书人入仕。

张士诚的种种作为,让长期深受元廷压迫的苏吴百姓感受到什么叫“救世主”。因此,若干年后,徐达攻打苏州的时候,苏州百姓才会暗中支持张士诚。下图为张士诚功德碑:

因此,笔者认为,从这方面来说,张士诚是一位好人。然而,是好人,不一定会最后取胜,因为取天下,不仅仅是人好就能完成的。

在张士诚的西边,还有另外一位大人物,此人就是朱元璋。

三、既生张九四,何生朱重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职场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戏精重生:本宫只想做咸鱼

清风挽柳

殿下每天都在恨嫁

也辞

我们不用很麻烦很累就可以修仙

方小包

我在红楼养黛玉

落鹄九啭

万古之王

快餐店

长夜终有灯

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