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7章 不可松懈,风雨大宋,安化军,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文彦博点头,看看天色,道“若没有其他事情,今日便如此吧。这样热的天气,早早回去躲一躲暑气。天气炎热,这些日子政事不多,两府议事,先停上段日子,天气凉了再说。”<r/>
<r/>
众人没有异议,各自行礼,离开都堂。<r/>
<r/>
走到路上,韩琦道“今日无事,各位到我府上,饮两杯酒如何?花园里凉风习习,倒是舒畅。”<r/>
<r/>
文彦博几个人要回去歇暑,推辞掉了。只有杜中宵、张方平、张昇三人无事,跟着韩琦到了他的府上。韩琦家中人口多,府第比杜中宵的家还要大一些,后边一个花园,花园中还有一个池塘。这个季节坐在池塘边的凉亭里,凉风习习,让人身心舒畅。<r/>
<r/>
几个人落座,韩琦命人上了茶来,坐着闲谈。<r/>
<r/>
聊了几句闲话,韩琦对杜中宵道“这些日子又是整军,又是营田,太尉用心公事,劳累了。”<r/>
<r/>
杜中宵道“有什么办法?圣上命我到枢府,本来就是要做这些事情,怎么能够不用心?而且几年后对阵契丹,不是容易的事。现在用心,以后就可以轻松些。”<r/>
<r/>
韩琦笑着摇了摇头“太尉,你真地想在整军完成之后北上,恢复燕云?”<r/>
<r/>
听了这话,杜中宵吃了一惊“圣上对此事看重,朝中的官员不是应该都明白吗?”<r/>
<r/>
韩琦道“许多事情,嘴上可以说,却不一定要真地去做。朝中官员眼里,大多数人可不是这么看的。契丹立国已久,幅员广万里,兵马众多,可不是党项小国可比。讨伐契丹,官员眼里,只是圣上说一说罢了,又不一定真地去做。两三年后的事情,哪个说得准?”<r/>
<r/>
杜中宵不由愣住,回想起刚才都堂里的情景,慢慢有些明白过来。自己是把皇帝的话记在心里,大军整训完成之后,便就兴兵北上。一切政事,都是按照这个节奏安排。但在其他官员,特别是中书门下的官员眼里,可未必如此。很显然文彦博就不认为,两三年后真地会北上。铁路修到保州没问题,本来就是要一条铁路通到边境,与契丹关系不好,便就开始修。但真按战时的需要,东边的也修起来,文彦博就没有兴趣。在他眼里,整军完成后跟契丹作战,只是说说而已,怎么会真地去做?<r/>
<r/>
想明白了此节,杜中宵点了点头。是啊,灭掉党项就是了不起的功绩,还要去打契丹,现在的皇帝当自己是汉武帝吗?战端一开,可不是一两年内能结束的,何必呢。<r/>
<r/>
一边的张方平道“这几年虽然钱粮比以前多收了许多,但花钱的地方也多了。今年整军,加上两湖营田,花钱不少。许多事情,若不是不做不可,就先停了下来。这些日子,因为两湖营田,各地征集耕牛、农具、种子,诸如此类的事情着实不少。文相公处理这些事情,难免烦躁。”<r/>
<r/>
杜中宵看看韩琦,又看看张方平,道“两位以为,我做事情太急了?”<r/>
<r/>
韩琦点头“不错,有些急了。契丹刚刚平定了耶律重元,两三年内不会有异动,整军可以从容一些。六十万大军,用五六年能整训完就已了不起。太尉要用两三年的时间,实在是太急了啊。”<r/>
<r/>
杜中宵道“相公,话不是这样讲。不是我做事急,而是将领官员的惰性。如果不在短时间内完成此事,时间一长就懈怠了。那个进候,不但是做得慢,还做不好。”<r/>
<r/>
韩琦道“怎么会呢?做事有条理,一步一步来就好。”<r/>
<r/>
杜中宵摇了摇头“真正要完成整军,就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在完成之后,立即就进行大战,用战争来检验整军的成果。不然,此事是很难做好的。”<r/>
<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