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八章:,锄清,酒中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的意思是本王派人攻打叶县,直插南阳?”<r/>
<r/>
勒尔锦眼睛一亮,转而摇头道:<r/>
<r/>
“卓布泰也是一个有能力的,更何况还有隆科多辅佐他,他在叶县与朱三打了那么久,垭口那边,却是不好打开啊!”<r/>
<r/>
这个计策有些晚了,若是早在卓布泰没有与朱三拉锯之前,倒是一个好办法!<r/>
<r/>
勒尔锦哪里知道,卓布泰上报朝廷的战功,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罢了。<r/>
<r/>
他所谓的拉锯,实则早已龟缩在城内,被动挨打了。<r/>
<r/>
至于汇报的战功……<r/>
<r/>
老百姓的脑袋还能少了不成?<r/>
<r/>
明军在今春以前,全部兵力也不过只有两万人,卓布泰一个人就消灭了一万七八千人,哪里还剩下能够拿得起钢枪的兵丁哟!<r/>
<r/>
“王爷,正所谓兵法当奇正结合,我们走叶县的大军乃是明面上的,暗地里却挑选一部精锐,走淮河而上,然后折转向北,经过桐柏直插南阳腹心!”<r/>
<r/>
“如此奇正结合,才是破敌良策啊!”<r/>
<r/>
周功培的话语,让勒尔锦眼睛大亮,他破天荒的让周功培起了身:<r/>
<r/>
“周先生之策妙极!”<r/>
<r/>
“大善,大善!”<r/>
<r/>
勒尔锦亲手将周功培扶了起来,并让亲兵搬来小锦凳,让跪的双膝发麻的周功培坐下。<r/>
<r/>
两人仔细商量一阵,这才唤来众将,开始吩咐起来。<r/>
<r/>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兵力与朱慈炯周旋的,周功培当即领命,自己带人前往长江一线,迷惑朱慈炯的眼睛。<r/>
<r/>
做臣子的,尤其是当了奴隶臣子的,若是没有罪过自己背,好处主子占的觉悟,岂能在官场上走的更远?<r/>
<r/>
这长江一线,就是壮士断腕的那条手腕,是要受罪的,而奇兵那里必然是一场大功,除了主子爷们,还有谁敢承担呢?<r/>
<r/>
这个道理,不说周功培了,就连当年入关之后攻打明廷的那些绿营将领都是知道的呢!<r/>
<r/>
苦活、累活、难打的城池都是绿营干了,而一锤定音的胜利之时,却全部有旗丁老爷破了……<r/>
<r/>
只有将一顶顶大帽子盖在主子的头上,他们才能有了汤水喝啊!<r/>
<r/>
若是按照后世的地图,是很难看懂清兵为何在徐州驻扎的。<r/>
<r/>
此地正在南直隶的最北方,又处在运河中腰,不管是西进河南,还是南下长江,都正好是处在了中心点上。<r/>
<r/>
勒尔锦一声令下,当即无数大旗朝着南方而来。<r/>
<r/>
他们分成了两部分,一部走陆路直插凤阳府,一部分却是乘着漕运船只,朝着扬州而去。<r/>
<r/>
周功培带领的这一部分,正是走的陆路!<r/>
<r/>
,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在耿精忠、王辅臣先后发动叛变后,吴三桂曾试图应援、打通与耿、王的联络,使叛乱地区联成一片,迅速压缩对清军的包围圈。康熙帝看清了吴三桂的战略意图,派出署兵部事的东阁大学士黄锡衮。与周培公一道毫不迟缓地调遣大军,从江西、浙江、陕西、甘肃等地阻击吴军,围剿耿、王叛军。当时的西部战场—陕甘地区,为西北边防重地,又近京师;而对朝廷构成直接威胁的主要是王辅臣的叛军,因此,康熙帝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西部战场,以恩威并用、剿抚结合的手段,力图尽快扑灭王辅臣的叛乱。[2]<r/>
<r/>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任命图海为大将军,统辖陕甘征讨大军。王辅臣拥兵自重,以骁勇善战闻名,清将都有点怕他,不敢轻易进兵,他也没把清兵放在眼里,对10万清军围困毫无惧色,目空一切。图海一到平凉,诸将勇气顿增,纷纷请命攻城。周培公向图海上取平凉策,被召为幕僚,他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陕西关中地区是天下脊梁,吴三桂这次造反不及时从云南取道四川进取陕西,<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