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的悲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三章、黄河当治(求收藏),大明武勋,石榴的悲伤,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为焦芳打点了弘治皇帝,并不代表着焦芳就稳妥了。<r/>
<r/>
而是代表着焦芳要忙碌了!<r/>
<r/>
更代表着焦芳要懂事了!<r/>
<r/>
比如,去讨好原工部尚书曾鉴老大人,就让焦芳很为难。<r/>
<r/>
大家同一个岁数,你丫非要显得自己老,让老焦情何以堪!<r/>
<r/>
但是,朱厚照提醒他。<r/>
<r/>
焦芳同学,如果要省事,不想节外生枝的话——让曾鉴老大人在致仕书上,推荐一下你,几乎就板上钉钉。<r/>
<r/>
你要是不愿意……万一老曾推荐另外一个人,虽然皇帝陛下不一定同意,却也很麻烦是不是!<r/>
<r/>
除此之外,老焦啊,你更要联络你的老乡。<r/>
<r/>
比如,马文升你肯定是不愿意的。<r/>
<r/>
但是内阁首辅刘健刘公,和你没什么仇怨。<r/>
<r/>
他也是你的老乡嘛!<r/>
<r/>
去联络联络感情,最起码少个人说你的小话,少个掣肘是不是!<r/>
<r/>
就更有把握是不是!<r/>
<r/>
焦芳长叹一声,老夫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没想到还要去当老瘪三,去给人家拍马屁……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r/>
<r/>
于是,焦芳欢天喜地去忙碌了。<r/>
<r/>
朱厚照骂道:“呸!这个官迷!”<r/>
<r/>
然后,悠悠然回了大德银行。<r/>
<r/>
没过几天,朝廷忽然收到了万民书,河南、山东近黄河之民,请修缮黄河水利。<r/>
<r/>
这些奏则,立即就到了内阁。<r/>
<r/>
内阁不敢耽搁,马上递到了御书房。<r/>
<r/>
很快,内阁三位辅政大臣,与六部尚书都来了。<r/>
<r/>
大家要讨论这件事,并决定到底修不修。<r/>
<r/>
弘治皇帝不置可否,任由大家争论。<r/>
<r/>
李东阳目光闪烁,目光幽深,一言不发。谢迁捋着胡子,笑意盈盈,偶尔发表一下意见。<r/>
<r/>
三边总制秦紘老大人也来了,但这位老大人除了兵事之外,一个字都不提。<r/>
<r/>
刘大夏问他意见,他干脆装起了迷糊。<r/>
<r/>
至于刑部尚书闵珪、礼部尚书张昇、工部尚书曾鉴,都含含糊糊。<r/>
<r/>
谁也听不出这些家伙,到底什么意思!<r/>
<r/>
但刚刚调岗至吏部尚书的马文升,与刚刚上任户部尚书的韩文,表达了一致意见——修,必须修!<r/>
<r/>
坐在角落里的朱厚照谓然叹息,果然啊……都特么是家乡人。<r/>
<r/>
一个山西的、一个河南的,要是不为家乡说话,会不会被人喷死!<r/>
<r/>
有了这两人说话之后,事情就好办了。<r/>
<r/>
有了这两位衬托,刘健再发话,就显得没那么小心思。<r/>
<r/>
刘健站出来,道:“当修!”<r/>
<r/>
刘老大发话了,李东阳、谢迁也很快表达了意见:“当修!”<r/>
<r/>
但问题仍然不出朱厚照意料之外,怎么修才是大问题!<r/>
<r/>
北堵南分是国策!<r/>
<r/>
动摇了这项国策,大佬们的政绩呢?<r/>
<r/>
刘大夏第一个表达了意见:“黄河之患,在于南流贾鲁故道、涡水、颖水,在于北决山东运河,亦在于开封决溢,更在于引黄河之水济运。故臣建议,于淮水、涡水、颖水大力筑边,于金龙口、太黄寺、黒洋山西湾、黄沙岗等地筑造堤坝……”<r/>
<r/>
朱厚照心里哭笑不得,这个二货啊……除了造堤坝你就不会干点别的?<r/>
<r/>
挖一下淤泥会死么!<r/>
<r/>
再说了,前面这么多教训还不够?<r/>
<r/>
非要在一个错误上不停犯?<r/>
<r/>
偏偏,弘治皇帝笑眯眯地,仿似听得极其入神,极大地鼓励了刘大夏。<r/>
<r/>
就连刘健、李东阳、谢迁,也不断点头。<r/>
<r/>
朱厚照听得直打哈欠,心里立即明白,本次绝壁是不会有结果了。<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