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木樨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0章:烧心(5),章献明肃皇太后,十里木樨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普手中的王牌就是那份沉睡了二十年的“金匮之盟”。
赵普拜见赵光义后并未提《金匮之盟》的事,可赵光义已经猜出他手中有杀手锏;要不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讲出赵廷美有图谋不轨的举做。
果不其然,就在赵普拜见赵光义后第二天;这厮立刻上了一道密奏先是抱怨自己“臣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然后便把当年“金匮之盟”的事和盘托出。
赵光义马上找到了赵普所说的那个金匮,打开之后看到了这份盟约;却是一封“三传约”。
何为三传约,也就是赵匡胤传位赵光义,赵光义传位赵廷美,赵廷美有传赵匡胤的儿子赵得昭。
这样一来,皇权最终还是在赵匡胤一枝手中;而对一直想传位自己子孙的赵光义是十分不利的。
于是乎赵光义“遂大感悟”当即召赵普入宫发出一句满怀歉意的感叹“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
这样话讲得很委婉,似乎是赵光义在赵普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他慢待了。
那么赵老谋深算的赵普要的就是赵光义的这句话,心甘情愿地来做鹰犬。
一言以蔽之,赵普为了自己的私欲;要帮助赵光义铲除赵廷美——这不是完全违背《金匮之盟》的原则吗?
上千年来,人们一直对所谓的《金匮之盟》产生怀疑,认为那是赵普为了升官杜撰出来的。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有《金匮之盟》,那么所载的内容却是“三传约”对赵光义似乎不利。
但赵普可以以《金匮之盟》为印证来证明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同时在《金匮之盟》的阴影下给赵廷美栽赃一个“逆反”的罪名将其除掉不是名正言顺?
事情果然依照赵普的布局向前发展了。
几天后,赵普被擢升为司徒兼侍中,重新回到了帝国权力的中枢。
又过了几天,赵光义向赵普提出一个重大而敏感的问题以后的皇位应该怎么传?赵普斩钉截铁地说“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赵普做鹰犬的面目暴露无遗,他是死心塌地地要篡改历史;以至于“黄袍加身”的最大谋臣千百年来被人诟病。
赵光义对赵普的话非常满意,再度任命赵普为宰相。
仅仅半年之后,赵廷美谋反案爆发;卢多逊也被牵连而死。
赵普总算如愿以偿,既恢复了宰相位,又整死了老对手,而且与赵光义前嫌尽释。
赵光义也解除了后顾之忧,替自己的嫡系子孙消灭了所有潜在的皇位争夺者,保证了帝祚的一脉单传。
赵普再次为相后,“金匮之盟”也变了内容——“三传约”变成“独传约”,即由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一传而止。
“独传约”似乎难能让人置信,如果有人要问赵匡胤为什么要把皇位单传给赵光义,而让赵光义传给他的子孙而非自己的后代?
显然“独传约”有杜撰嫌疑是赵普和赵光义做出来的。
问题是宋史赵廷美传中的记载是“三传约”,即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赵光义传位于赵廷美,赵廷美传位于赵德昭。
有此三传,皇位最终仍回太祖一系,既保证了国有长君,又能让赵匡胤荫及子孙。
至此,“金匮之盟”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一切问题终于都有了答案。
正因为原始盟约是“三传约”,所以赵光义即位之初老谋深算的赵普才不急于打出这张王牌。
因为赵光义刚刚即位不可能马上下手翦除弟弟和两个侄子,他需要作秀;需要时间巩固权力,同时还需要等待下手的时机。
赵普正是看到了这些,才选择继续隐忍;和赵光义一样,默默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
机会终于出现在太平兴国六年,当赵光义决定动手除掉赵廷美的前一刻,赵普毅然抛出深藏了二十年的“三传约”。
赵光义打开金匮后,发现对他极为不利的“三传约”时,其惊骇可以想象;他甚至会感激赵普,因为赵普一直替他保守着这个惊天的秘密。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皇帝的赵光义才会主动向这个宿敌抛出橄榄枝,随后又将他擢升。
也正因为如此,赵光义才会向赵普发出试探既然是“三传约”,那依你的意思皇位以后该怎么传?赵普回答得非常漂亮“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既不失自己所坚持的立场,也表明自己绝对是赵光义的同盟军。赵光义再度感动不已,至此,这对多年的老冤家终于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了。
既然两人都认为“三传约”是不合理的,那就改呗!于是,记载着“三传约”的“金匮之盟”,经过赵光义和赵普的篡改,公之于众的时候已经变成了“独传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