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木樨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5章:皇后临朝(4),章献明肃皇太后,十里木樨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宋真宗到亳州谒太清宫时,丁谓特献白鹿一头、灵芝9.5万只。宋真宗从泰山封禅回到充州时,丁谓将当地小孩子玩的一只小乌龟,指为瑞物献给皇帝,并载入史册。
丁谓操纵女道士刘德妙,拿家里养的一只乌龟说成是老上君化身,亲自作赞颂。
丁谓相貌不佳,生一双斜眼,张目仰视,好像是个经常饥寒的人,相面的说他是“猴形”。
小时顽劣,多亏有位姓郁的老先生对他严加管教,使他学业有所进步。后来,丁谓去拜访郁先生时说“自己少时狭劣,多亏先生教诲,痛加夏楚,使某得以成立。”郁先生死后,丁谓还特地派人处理后事,“为棺殓葬,埋之物甚厚”。
年轻时丁谓与孙何最为友善,同以才名著称,人称“孙丁”。他俩曾一同以文章拜谒当时担任长洲县令的著名文学家王禹偁。
王县令看了他们的文章十分惊奇,大加赞赏,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当即赠诗云“二百年来子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丁谓登进士科,列第四名。
有人说丁谓是一代名相,有的说他是一代佞臣。
总的来说,说他毁誉参半似乎评价过高了,他的毁应该多于他的誉。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的才。王禹偁就曾赞赏“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并赠诗云“二百年来子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
丁谓虽才智过人,然而心术不正,做事“多希合上旨,天下目为奸邪”。
他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都以奸邪险伪著名,人称“五鬼”。
宋真宗赵恒相信迷信,丁谓极力迎合,以神仙之事启迪皇帝。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听信王钦若造作“天书”,准备举行泰山封禅等事。不久,王诈称京师、泰山“天书”下降,为此特改元大中祥符。起初,因朝廷内库经费短缺,封禅之事未定。一天,宋真宗问丁谓“封禅经费有没有问题?”丁谓回答“经费足够,大计有余。”
宋真宗听了便决定封禅泰山,诏丁谓为计度泰山路粮草使,负责所有经费。他先以三司名义向朝中内库借银10万两,又命各州献钱贡物,于十月以前集中到泰山下。封禅队伍数千人,浩浩荡荡。封禅结束,又到曲阜祭祀孔子。这次封禅活动,耗费钱财800余万贯。丁谓曾修编《封禅记》。
宋真宗要在宫城营建玉清昭应宫,左右近臣上疏劝谏。真宗召问,丁谓回答道“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宫奉上帝,而且用来祈皇嗣。群臣有沮陛下者,愿以此论之。”从此便无人再敢劝谏。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命丁谓为修玉清昭应宫使,又加天书挟侍使、总领建造会灵观、玉皇像迎奉使、修景灵宫使、天书仪卫副使,还曾奉旨摹写天书刻玉笈。丁谓做这些事可谓是尽心尽力。玉清昭应宫计3600余楹,原估计二十五年建成。丁谓征集大批工匠,严令日夜不停,只用了七年时间便建成,深得皇帝赞赏。赐宴赋诗以宠其行。
丁谓不顾国家与百姓的利益,一味迎合皇帝,并给皇帝出坏主意,自然会遭到正直之士的反对,名臣寇准对他谄主媚君尤为痛恶。于是,丁谓罗织罪名极力排挤,寇准被罢相贬官。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刘太后将丁谓的人品回味一番,立即下诏;雷允恭被诛,丁谓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司户参军;四个儿子全被降黜。
丁谓贬官至死共计十五年,在崖州三年多,在雷州五年多,在道州近四年,在光州大约三年,其“流落贬窜十五年,须鬓无斑白者,人服其量。”
明道年间(),授以秘书监致仕,准许定居光州(今河南省潢川)。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丁谓被罢相,可是他的才情却不会被人遗忘。
真宗年间的一个秋天,皇上在开封府太清楼设宴款待群臣。
酒过三巡后,真宗对杯中酒突然来了兴趣,问道“各位爱卿,可知开封府内何处的酒最好?”
宰相寇准站起身回道“回万岁,‘南仁和’的酒最好,如今万岁正是用此酒宴请群臣的。”
真宗点了点头道“正是!但不知哪位爱卿知道,李唐时期一升酒是多少钱呢?”
一时间在座群臣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哑了声。真宗不高兴了。
“万岁!”这时角落中站起一人说道,“臣知道,李唐时一升酒是三十钱!”
真宗上下打量着那人,见是丁谓,于是绷着脸问“你如何得知?”
丁谓慌忙答道“臣身为谏官,非常喜欢诗圣杜甫的诗歌。臣记得,杜甫曾诗曰速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一斗等于十升,故推算下来便是三十钱。”
真宗不由大赞丁谓,又问“爱卿如今官居何职?”
丁谓答“官任大夫。”
真宗斩钉截铁地说“爱卿博学多闻,又兼有辅佐君王之能,大可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各位爱卿可有别议?”
“万岁三思!”宰相寇准站了起来,“宰相者,需行为有度。丁谓善于阿谀奉承,不可为相。”
说到这,便讲出了丁谓的一件事。这件事,创造了半个成语,即“溜须拍马”中的“溜须”。
寇准讲出这件糗事,丁谓慌忙走出跪倒说道“万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真宗点了点头。丁谓说“臣认为,一国宰相,仪容举止即国家形象。寇大人吃饭时,胡须沾上了米粒,臣去溜须,那不是在为寇大人溜须,而是在维护我大宋国体……”
<scrpt></scrp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