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清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苦行僧,符图记,狄清平,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可惜他走了六七条街巷,才发现牲易的坊市早已关闭。
待他转过身,才发现一墙之隔,便是一处破败的坊市,与城中繁华形成了鲜明对比。
视野所及,房舍低矮、大多有黄泥堆砌,上面盖着乱蓬蓬的稻草;里面行人稀疏,虽然不至于衣不蔽体,但大多是粗布麻衣,看上去病恹恹的,毫无生气。
陆安平经历过灾荒,也体验过贫困病弱,当下有些心软;特别是瞥见不远处几个面色蜡黄的干瘦孩童时,不禁心有戚戚。
他暗叹了声,缓缓向前,角落里却冒出为衣衫褴褛的和尚来。
那和尚身材枯瘦,左侧衣袖烂了半截,还赤着双青紫色的大脚;面孔皴裂,嘴角胡乱生着些断须,仿佛随意抹上去似的。
若不是头顶隐约露出的戒疤,以及手中紫金钵盂,陆安平几乎将他认作乞丐。
见那和尚出现,水沟旁的几个孩童便跑过来,扯着他衣角,似乎很是熟稔;和尚浅笑吟吟的,丝毫不在意。
“这和尚是修行人!”
乾朝崇道,但佛门也享有殊荣,一应度牒等与道士无异,只是没有道阶;但是出家的僧人免除劳役,又有三十亩僧田,也受了极大的恩典。
夷陵城中见到僧人,陆安平并不吃惊,只是他已入修行之门,习练丁甲神术,看出这和尚神完气足、内有金玉;尤其那双有如清泉的双眼,偶一对视,便觉得仿佛被看穿。
他在历山驿道边吃过姚化龙的亏,当下不想多纠缠,正准备转身离开时,忽然有位枯瘦汉子躬身跑来,及晃晃道“大师,能救救这孩子吗?”
那汉子怀中是个六七岁大的男孩,身形颤抖,青紫色面孔涌出无数暗红皮疹。
男孩的母亲也跟上来,穿着臃肿的粗衣,站在丈夫身侧,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陆安平停下脚步,望着那和尚点点头,冲那对焦急的夫妇微微一笑,旋即放下钵盂、伸手接过男孩。
和尚两手甫一接触,那孩子的喘息便平息了些;和尚跟着弯曲身体,随即轻轻拍打男孩后背,缓缓安抚。
“这是伤寒的病症”
和尚满脸怜意,捏了捏男孩面颊,旋即指了指,道“拿这钵盂,去打一碗井水来!”
那对夫妇相视一眼,而后捡起钵盂跑开。
先前那几位玩耍的孩童好奇的望着,周遭稀疏的行人也渐渐围拢上来,口中不时称赞着,似乎对那和尚颇为熟悉。
陆安平看出和尚不是恶人,于是放心许多,不由得驻足去看这位佛门修行人如何去救人?
没多久,孩子父母便将井水送来,着急火燎的,险些将钵盂打翻。
“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
那和尚将钵盂接过,沉声说道。
围观众人不由得安静下来,饶是那对焦急的夫妇也镇定许多,陆安平也睁大眼睛,轻轻地凑近些。
只见和尚右手持钵盂,诵念几声含混不清的禅唱,旋即有一股安定祥和的气息传来;
紧着他嘴唇轻动,也没有其他动作,晃动几下钵盂,便向男孩嘴边送去。
男孩咕嘟喝了几口后,脸上暗红皮疹渐渐消退,只留下丝丝细微痕迹,周身痛苦减少大半。
“有些似道门符箓之术!”
陆安平听姚化龙讲过,正一派那些符箓便有不少用烟墨写就,用于内服;见眼前这和尚治病救人的手段,虽然不尽明白,隐约也有了几分判断。
待那对夫妇千恩万谢地离开,众人也渐渐散去,和尚满意地放下钵盂,竟轻笑着走到他身前,双手合十道“贫僧法号道生,乃是苦行僧人。”
陆安平有些不明所以,只得回礼,疑惑道“大师有何指教?”
道生指了指钵盂,深邃的双眼透着清光,缓缓道
“同那钵水一样,施主体内也有许多虫子”
<scrpt></scrp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