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闲得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三百三十七章:殊途同归,我比崇祯大一岁,实在闲得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历史上的登州攻防战根本不是一场完美的包围歼灭战。最后的结果是以孔有德、耿仲明为首的一万余叛军和家小不仅仅逃了,还成功投敌。现如今历史被改写,平叛之战提前三个多月结束,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孔有德、耿仲明被生擒活捉解送京师,建奴的汉奸三顺王直接夭折了俩。按理说功劳远大于历史,朝廷的封赏也应该水涨船高!黄毅没准备忠于崇祯皇帝,忠于腐朽的朱明王朝,但是满期待高官厚禄权倾朝野。缴获的船舶不全部是战船,商船有一多半,有些船主并没有被叛军杀了,怎么办?总督、监军、巡抚如此配合,黄毅也投桃报李,不仅仅把俘虏带走,幸存者中的船主、矿主、大地主管他愿不愿意,全部拖家带口带回根据地安置。后来黄毅才知道,王坤和刘宇烈、谢链以及麾下的文官武将还有生财之道。那就是无主之地!无主之金矿、铜矿……地主、财主大量死亡,再有黄毅把有财产的幸存者裹挟去了根据地。王坤和刘宇烈、谢链等等文官武将有上百万亩良田,几十几百个大小矿井、矿洞可分,当然大发其财。所以飞扬跋扈的黄毅瞧上去没那么讨厌了,得到了参与登莱平叛的文官武将一致好评。进入寒冬腊月,白雪掩映下的紫禁城更加庄严肃穆。西暖阁御书房内,一直焦躁不安的崇祯皇帝嘴角开始露出微笑。他开口问道:“王伴伴,登州来京师需要多久?”总是尽可能在皇帝身边侍奉的王承恩立刻答道:“回陛下,以前登莱巡抚赴任登莱,从京师到登州最多的用了三个月,最短的接近两个月!”崇祯不由得皱起眉头,道:“朕不是问官员赴任!”王承恩知道急性子的皇帝应该是急于知道登莱的现状,又道:“六百里加急两天能到!”仗已经打赢了,王坤和刘宇烈、谢链等等的奏疏已经送达,都言辞凿凿全歼叛军,哪里还需六百里加急?崇祯皇帝干脆直截了当道:“你觉得王坤从登州回京师需要多久?”王承恩明白了,皇帝是想听王坤亲口讲述登莱战况,都等不及了。王坤真是好命,离皇帝千里之遥,皇帝还如此惦记,咱家以后一定要跟他这种有作为的能宦好好相处。他恭恭敬敬回话道:“奴婢觉得王坤至多花半个月时间!”“半个月?恐怕没有这么快,他押着俘获的一干叛军将佐呢!”“奴婢们跟外臣不同,奴婢们为陛下办事都是不辞劳苦,奴婢觉得王坤一定能够在正月初十前赶回来!”“哦?朕拭目以待。”崇祯又拿起刚刚看过的奏疏细看,然后长舒一口气,喃喃自语道:“终于结束了!看来兴和军真的善战!只是不知付出巨大伤亡后何时能够恢复战力?”兴和军确实付出巨大的伤亡,几次大战合计达到一千七百多,其中阵亡四百余,伤残三百多。但是王坤和刘宇烈都没有据实上报朝廷。因为他们觉得黄毅口中的巨大伤亡简直是毛毛雨。如此恶战,而且是攻坚战,不应该伤亡过万,阵亡七八千吗?伤亡一千七百多,只死了四百余,这个数据不符合常规,不是亲眼所见,没有哪一个文官武将会相信。所以他们把兴和军阵亡的数量加了五倍达到两千五百,伤亡总数加到四千八百七十六人。杨御蕃、邓玘、陈洪范、刘泽清等等将领率领的兵马伤亡也达到五千左右。兴和军的伤亡数据弄得有零有整,伤亡数量符合常规,兵部首先相信了,皇帝也是坚信不疑。山陕烽烟四起,辽东鏖战不休,皇帝急需能战敢战且能胜的军队。在登莱战场取得完美战绩的兴和军已经进入皇帝的视线。他现在担心的是兴和军师老兵疲不堪再战。所以他特想早些见到王坤,亲自询问登莱战况,询问兴和军需要多久能够恢复元气。天子的心思已经是明摆着,作为天子身边最靠己的大太监当然要为天子分忧。于是乎王承恩轻手轻脚走出御书房一番安排。两天而已,在冰天雪地赶路的王坤收到了干爹曹化淳动用六百里加急送来的亲笔信。这时的王坤已经走在回京的刘宇烈前面。刘宇烈跟来时截然不同,那时的他摊上平叛的差事如丧考妣。崇祯二年开始,兵凶战危,领兵打仗的文官妥妥的高危职业。诸多同僚不看好他,不可能有谁上赶着巴结,再加上刘宇烈本身心情不好,一路上可以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的刘宇烈凯旋归来,路过的州城府县简直是换了人间。接风宴、送行酒,等着总督召见的官员在行辕门口排起长队。一场大战,而且是无可挑剔的完胜,朝廷该怎么论功行赏?只要总督在报功文书上写上名字,再活动一番,官升一级最起码,连升三级也未必不可能!毕竟沿途州府参与了平叛,最起码他们征集了粮草,组织了壮丁,运输了军械。有些州府没有做这些事儿也不打紧,只要总督认为该州府做了,功劳就跑不了。这个时候走门路事半功倍,必须把握时机在总督路过之时献殷勤,送大礼。所以刘宇烈总是被文官热情挽留,一天都走不了三十里。幸好刘宇烈主动跟王坤商量好了,以后他俩依旧是保持文官宦官殊途,老死不相往来,有事私下里见面。他俩还约定了一个碰头的私密地点,是一个教坊司红牌的别院,这个红牌是刘宇烈的老相好,不用担心走漏风声。其实走漏风声也没什么大不了,历史上曹化淳还明火执仗帮助东林党魁首钱谦益脱罪,导致首辅温体仁致仕。只不过文官勾结宦官,说得不好听就是阉党,被士大夫群体鄙视。宦官勾结外臣会被天子猜忌,有被杖毙的风险。所以俩人骨子里狼狈为奸,回京师却是各走各的阳关道,殊途同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